報告:中國深度參與國際經貿合作的多項建議

中新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 夏賓)全球化智庫(CCG)近日在北京總部發布《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國際經貿合作與前瞻》(下稱“報告”),該報告聚焦於中國經貿領域的國際合作,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地分析了跨國公司在華髮展、國際經貿協定等多個領域,並以前瞻性視角分析未來開展國際經貿合作的機遇,並提出多項建設性建議。

報告認為,中國對疫情的有效控制,強化了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中心和世界經濟增長主要引擎的地位。在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具有三個顯著的驅動力——經濟一體化程序、數字經濟和持續的人才紅利,將推動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並吸引投資和貿易,促進中國經濟的對外合作。

報告提出,中國深度參與國際經貿合作有多個方面的建議。

——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合作機制,特別是對世貿組織、IMF以及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執行機制進行改革,逐步納入協商一致的原則,以反映全球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

——在法治建設方面,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及配套法規,推動修訂對外貿易法,推動國內相關法律法規與國際最新經貿規則的對接,實現司法建設方面的與時俱進,並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國際經貿合作的規則制定。

——推動全球在數字、綠色治理等新興領域加強合作。例如,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國際多邊銀行的投融資模式的塑造和實踐,打造綠色金融標準。可考慮適時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升級為世界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建議在已釋出的《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基礎上研究制定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更大範圍推動服務貿易自由化,並加快在全國推進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尋求與更多發達國家的第三方市場合作,重點可以落在雙方有共識的氣候變化應對方面。

——促進人文交流。人文交流與經貿合作一樣,都是中外合作的重要領域,還有助於加強經貿合作和政治互信。建議開展領域廣泛、模式多元的人文交流,並建立長期機制,可以在文化、教育、體育等多方面加強交流,如以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豐富體育交流內涵。

報告中還提到,跨國公司在中國實現雙贏,其在中國獲得發展和收益,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由全球化智庫(CCG)釋出的《2020—2021年度在華跨國企業社會責任(CSR)研究》則指出,跨國企業不僅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需求的不斷提升,更是在華參與傳播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實踐者。

全球化智庫(CCG)建議,對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在華跨國企業給與支援和獎勵;重視文化差異和社會責任實踐本土化工作,推進在華跨國企業社會責任披露資訊向更加國際化、規範化方向發展;完善、制定針對跨國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活動的考量體系;建立跨國企業社會責任網路共享平臺,為自身協同發展搭建溝通渠道;關注跨國企業中反映的突出問題,增強跨國企業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信心。(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07 字。

轉載請註明: 報告:中國深度參與國際經貿合作的多項建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