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見 | 8家地產商被剔出恆指 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成見 | 8家地產商被剔出恆指 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觀點網 中國房地產行業發生劇變,開發商們面臨生存考驗,人們對房地產行業新聞的解讀仍不樂觀。

恰好7月11日週一開市又有壞訊息到來。當天香港恆生指數有限公司旗下,恆生綜合指數與恆生中國企業指數迎來重大調整。恆生指數公司在較早前6月30日宣佈了這一決定。

按照預定計劃,包括世茂集團、佳兆業集團、彩生活、融創中國、中國恆大、中國奧園、奧園健康和恆大物業、火巖控股在內的9家企業被剔除出恆生綜合指數。融創中國則同時掉出了恆生中國企業指數。

過去恆生指數確實並未有一口氣剔除如此多藍籌內房股的先例,但我們亦無需太過緊張或者進行過分解讀,也無必要將該事件簡單理解為一次對內房股的針對。

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來,恆生指數公司推出的指數產品一直是反映香港股票市場陰晴的重要指標。

目前,恆生指數公司擁有的香港股市指數產品有4個,分別為恆生指數、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恆生科技指數、恆生綜合指數。

其中,恆生綜合指數主要從能源業、工業、非必需性消費、必需性消費、金融業、地產建築業、資訊科技業等12個一級行業內,根據最近12個月月均市值由大至小排列選股範疇內的證券,並計算每隻證券的累計市值覆蓋率,累計市值覆蓋率於前 95%以內的成分股都會入選。

截至目前,恆生綜合指數共有509只成分股,基本作用是提供一項讓投資者全面瞭解香港股票市場的指標。

據瞭解,這隻指數每年會定期在6月和12月進行調整,此次被剔除的標的,排除它們的內房股身份,這9只股票均在過去的一整個季度記憶體在股票停牌的情況,令外界無法掌握這些企業市值的最新表現。

世茂集團、佳兆業集團、花樣年(彩生活)、融創中國、恆大系(中國恆大、恆大物業)、奧園系(中國奧園、奧園健康),無一例外在過去那段艱難時期出現過“爆雷”的現象,延續至今的流動性危機導致這些企業無法出具2021年年報,因而長期停牌觸發了條件。

成見 | 8家地產商被剔出恆指 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資料來源:企業官網、觀點指數整理

然而這種剔除並非是永久性的,單個企業數次進出指數榜單是常見的事情。換句話說,當未來房地產市場的復甦趨向穩定,這批內房股一旦有機會復牌,他們有很大機會能再次入選。

換一個角度觀察,此次流失8家內房股,對地產建築業在恆生綜合指數內的權重影響也算不太大。

截至8家企業停牌前一個工作日計算,它們的總市值僅合計1300.59億港元。而龍湖集團截至今年5月末的市值曾達到2000億港元,它在整隻指數內的權重影響也不過0.41%。當時,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已超過37.88萬億港元。

港交所在過去十數年均是內房企業以及由其衍生的物管平臺,用以對接資本市場的首選目的地。自2012年底至2013年,旭輝控股、新城發展控股成功上市後,掀起中小型內房企業赴港上市熱潮,恆生綜合指數收錄的地產建築業成分股便長年維持在90-100家的範圍。

只是由於房地產股在長時間內總是被低估,它對指數比重的影響與非必要性消費行業股一樣,以數量取勝。無法與科技股、金融股和一些賽道股作比較。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恆生綜合指數行業比重的前5名分別是,金融業(28.99%比重、52只股);資訊科技業(24.85%比重、49只股);非必要性消費(10.46%比重、94只股);地產建築業(9.21%比重、99只股);醫療保健業(5.03%比重、75只股);

只是,內房股的幾隻頭部優秀個股的表現其實並不差,它們甚至在2019年的科技股大牛市中,成功躋身恆生中國企業指數,並至今維持著地位。

恆生中國企業指數對應的是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企業的整體表現,其成份股數目固定維持在50只,按股票綜合市值由高到低排列。

因為市值已經在此前那一輪漫長的下挫中跌至249.56億港元,融創中國最新被該指數剔除。但目前仍在列的5只內房股票:華潤置地、龍湖集團、碧桂園、中國海外發展、碧桂園服務,它們的總市值仍高達9117.34港元。這一情況,反映了目前房地產行業“強者恆強”的現狀,優秀的企業仍具立足之處。

成見 | 8家地產商被剔出恆指 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資料來源:企業官網、觀點指數整理

成見 | 置身於龐雜喧鬧的外部世界,多數情況下我們並不是先理解後定義,而是先定義後理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67 字。

轉載請註明: 成見 | 8家地產商被剔出恆指 但這並不是“世界末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