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煜:建議延長紓困貸款期限,緩解航司資金壓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王真真)3月4日,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重點圍繞民航業發展、精準防疫標準兩大方向獻策,主要包括疫情期間延續降低航空公司融資成本,鼓勵航空公司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建立“國內機場綠色發展評價標準”以及形成全國統一的精準防疫標準等議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春秋航空董事長王煜。圖/受訪者供圖
延長紓困貸款期限,緩解航司中長期資金壓力
民航業是“六穩六保”的生力軍,連續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不堪重負,持續虧損。疫情暴發以來,全行業已累計虧損1817億元,其中,航空公司累計虧損1491億元,佔比高達82%。2022年情況仍不容樂觀,國際航協預判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目前新的變異病毒肆虐,民航業還要遭受油價匯率波動、地緣政治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疊加衝擊。民航業是市場充分競爭性行業,當前給予普惠性的金融支援有助於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對此,王煜提交了《關於疫情期間延續降低航空公司融資成本的提案》。提案建議,在疫情持續反覆的情況下,繼續為航空公司提供金融支援;擴大紓困貸款的使用科目範圍,緩解航司燃眉之急。目前最新一批紓困貸款用途已從僅限定為航空公司日常經營性支出拓展為一半額度可用於歸還存量貸款,但都不能用於飛機或發動機等採購支出,而該類費用是航空公司佔比較大的資本支出。
另外,提案還建議現有的紓困貸款期限從1年期延長至3-5年期,緩解航司中長期資金壓力。目前紓困貸款為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在航空公司流動資金貸款總額的佔比高達50%以上。而民航業受疫情持續影響,一年期紓困貸款到期之後,航空公司仍需靠“借新還舊”的方式維持,這樣更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建議為航空公司提供3年期或5年期的中長期優惠利率貸款,更有助於幫助航司平穩度過疫情,推動行業和經濟的復甦發展。
鼓勵航司提供資源利用效率,建立“國內機場綠色發展評價標準”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問題。我國民航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實現“雙碳”戰略中,均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提高時刻資源使用效率和單位航油載運效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王煜指出,現階段大型機場時刻資源較為緊張,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不利於促進經濟更好發展。2019年全民航客座率為83.2%,不少航線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航空公司可以透過提高客座率來提升稀缺時刻資源的使用效率,緩解時刻緊張的矛盾。另外,航空公司能耗佔全行業的96%,當前飛機、發動機等綠色低碳技術尚未取得關鍵突破,進一步技術降低油耗的難度很大,而“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噸公里耗油需進一步下降0.7%。因此,鼓勵航司透過精細化管理來提升燃油的使用效率尤為關鍵。
在《關於鼓勵航空公司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提案》中,王煜建議,按機型類別,差異化設定航空公司噸公里油耗分檔獎勵標準,對達到標準的航司給予獎勵補貼。另外,對機場旅客服務費、安檢費等按照每種機型核定座位數,以固定客座率來收費,超過客座率以上人數部分免收相關服務費、不足客座率人數仍按固定客座率對應人數收費。如疫情期間按70%(平均每班111人),疫情結束後按80%(平均每班126人),鼓勵航司利用同樣時刻資源,多運輸旅客,提高稀缺時刻資源的使用效率,更好服務經濟發展。
另外,在實現“雙碳”戰略中,中國民航建設以資源節約、低碳執行為宗旨的綠色機場是“四型機場”的內在要求,也已成為我國機場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機場在綠色、低碳、高效發展方面需要一套全面的實施標準和評價體系。
對此,王煜在《關於建立“國內機場綠色發展評價標準”的提案》中建議,在中國民用機場協會2021年年末釋出的《四型機場綠色效能評價標準》基礎上,形成國內機場綠色發展的行業評價標準和體系,所制定的國家標準應該包括機場的規劃和建設、機場執行效率和旅客體驗、低碳減排、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和水資源利用、汙染防治等六個方面。其中,機場的規劃和建設應以旅客便捷、執行高效、資源節約、因地制宜、功能合理、降低成本為宗旨,制定“科學合理、技術適用、經濟實用、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建設方案;低碳減排方面,可透過機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建築執行階段的碳排放量、APU替代裝置使用率、新能源車配備比例等指標,對機場的減排表現進行詳細評價。
形成全國統一防疫預案、資訊平臺,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數字化水平
隨著數字化“戰疫”的不斷推進,“亮碼通行”正成為疫情防控“動態清零”策略下的必選項。但隨著各地疫情防控響應速度與措施的實施,王煜發現,各省級行政區在疫情初期形成了各自的健康碼體系和標準,多碼共存不互通,個人防疫資訊不能整合;核酸檢測資訊也不能全國互通、運用。此外,各地對中高風險地區人員流動防控要求不統一,各地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防控要求也不統一。有些地區以航班或車次到達時刻向前推算計,另一些地區則要求以起飛或出發時刻計;有些地區要求提供48小時內1次證明,有些地區會臨時要求提供2次或更多次。不統一的防控要求,不僅易造成旅客混淆,突然間的規則變更,還經常導致旅客在機場車站被截留,無法出行,甚至到達後遭到遣返或隔離,影響正常生活、工作。
對此,王煜在《關於形成全國統一的精準防疫標準的建議》中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防疫預案、資訊平臺,先是做到行程碼、核酸報告、疫苗接種記錄等檢疫資訊的互認,再加快實現健康碼、核酸證明、疫苗接種等疫情防控關鍵資訊的資料整合與共享,實現資訊集中展示,人員一碼通行;同時,還建議進一步提高疫情防控數字化水平,與身份證等載體結合,在機場、火車站刷身份證換票的同時,完成疫情防控所有必要資訊的核驗,更可進一步考慮引入面部識別等新興技術,實現各防控關口“無感通行”。
編輯 李錚 校對 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