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二十大代表、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注意到,與以往黨代會報告不同,二十大報告中把對教育工作的謀劃,與科技、人才工作一起單獨成段,而以往,有關教育的表述放在民生部分。
二十大代表、安徽大學黨委書記蔡敬民。受訪者供圖
蔡敬民說,這樣的變化更加突出教育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地位,作為教育戰線代表,備受鼓舞。
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完整闡述,蔡敬民說,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徵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解決的是世界性問題,貢獻的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必然產生世界性影響,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這個過程中高校大有可為。
蔡敬民認為,高校首先要抓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放鬆。新時代的教育,必須要為人民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教育要現代化,也要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這中間,“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根本問題,也是方向性問題,不能含糊。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任何時候都不能改變。
其次,高校要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供給。蔡敬民說,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從大眾化正式進入普及化階段。隨之而來的,高等教育如何更高質量發展,也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問題。
“中國超過14億人口,要想整體邁入現代化,要想早日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要想讓更多的考生上好大學,必須要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蔡敬民建議,要重視佔高校總數95%的地方高校的建設,支援地方高校緊密圍繞地方需求,加強服務地方的專業和學科建設,助推區域現代化。
蔡敬民說,高校還要爭當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生力軍。在當今世界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高校在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促進物質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已經不言而喻。
“我們不能忽視高校承擔的文化傳承創新職能使命。”蔡敬民說,高校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陣地,也是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主力軍,要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