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業日子不太好過,為了讓企業渡過難關,過上好日子,各級政府都在過緊日子。
最近,各城市陸續亮出了前三季度“錢袋子”,從基本面看,全國財政收入16強中,有9座城市增幅實現轉正,7座城市依然處於負增長,增長面為56%,整體持續向好。
從總量看,上海、北京、深圳三城財政收入依舊霸榜全國前三甲;杭州成為最大黑馬,以4.4%的增速領跑16城,總量超越天津、蘇州和重慶,強勢躋身全國四強。
前三季度,青島財政收入同比下降0.9%,與上半年相比,實現了持續回升,但仍未能實現轉正,被原本排在後面的鄭州超越,排名從2019年的第13位下降至第14位,形勢不容樂觀。
衡量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GDP總量和財政收入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指標。財政收入是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要想提高財政收入,關鍵在於發展經濟。
疫情之下,為企業減負,“放水養魚”,是幾乎所有城市共同的選擇,不能為了追求短期“好看”的財政收入資料,“火上澆油”。要知道,只有市場主體活下來了,財政收入才有根基。當然,也要看到財政收入“折射”出的經濟發展狀況,堅定不移地補短板、優結構,用更高質量發展換來更高質量的財政收入。
01
增收壓力空前,但也不乏“逆行者”
財政收入是指政府為履行其職能、實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與服務需要而籌集的一切資金的總和。
很顯然,財政收入越高,政府調動資源、配置資源的能力就越強,對城市建設執行、改善老百姓生活等更有利。
在每個城市的財政總收入中,最重要的就是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它可以理解為在上繳給國家或省裡後,地方實際自留的、可以動用的財力,經常被稱為地方財政收入。
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城市財政收入承壓,同比下滑在所難免。雖然國內經濟正在逐步恢復,整體持續向好,但觀象君盤點發現,前三季度,16個國內主要城市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有7個城市同比下滑,9個同比增長。
上海、北京、深圳這三座城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依舊霸榜全國前三甲,但只有深圳的增速成功轉正。
杭州是絕對的黑馬。2019年,杭州以1966億元位居國內地方財政收入榜單第7位,距離天津、蘇州和重慶分別差距400多億、200多億和100多億。今年以來,杭州持續發力,截至三季度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已經達到了1791億元,同比增長4.4%,一口氣趕超了天津、蘇州和重慶三個城市。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23.2億元,同比下降0.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3個百分點。應該說走勢還是不錯的,但身前、身後都是勢頭強勁的“同行者”,青島的處境有些嚴峻。
回顧過去3年,鄭州對青島步步緊逼。2017年,青島超出鄭州100多億元;2018年,減少至80億以內;2019年,只剩不到20億元的優勢。鄭州緊追不捨,在今年實現超越。前三季度,鄭州反超青島67億元。
不僅如此,青島的標兵也漸行漸遠。2017年,青島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比寧波少88.2億元;2018年,差距擴大到148億元;2019年,這個數字達到227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差距繼續擴大,青島已經落後寧波323.8億元。
02
“稅比”不高,結構有待最佳化
除了“量”的不足外,青島財政收入還存在“質”的不高。
一般來說,一座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排名的貢獻因素主要有:城市行政級別和規模、與GDP相對應的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選擇、財政稅收體制以及當年的偶發因素等。反映在賬面上,主要就是稅收收入給不給力。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其中,稅收收入是主體,來源廣泛,包括但不僅限於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等;非稅收入,包括教育費附加等專項收入、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
2019年,青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41.7億元,增長0.8%。其中,稅收收入901.7億元,下降0.5%;增值稅361.2億元,增長10.2%;企業所得稅148.5億元,下降2.6%;個人所得稅35.1億元,下降28.1%;城市維護建設稅57.2億元,下降0.9%。2020年前三季度,青島稅收收入647.3億元,下降3.3%。
很顯然,青島地方財政內稅收收入總體呈下跌走勢。雖然2019年主要跌幅集中在個稅上,有釋放減稅紅利的因素,但這並不能掩蓋青島地方財政收入規模和質量不高的現狀。
通常,地方財政收入內稅收的比重(簡稱“稅比”)是衡量一個城市財政收入質量的重要指標。因為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越高,一定程度上代表地方經濟和企業的活力越強;非稅收入過高,會增加企業和民眾的負擔。
今年前三季度,寧波的稅比是83.6%,無錫是87%,長沙是73.2%,鄭州是67.2%,而青島是70.1%。這五座城市GDP相近,除寧波外,四座城市的地方財政收入也基本相近,但從今年資料來看,寧波、無錫和鄭州這三座城市,地方財政內的稅收絕對值皆超過了青島;在稅比上,也有寧波、無錫和長沙三座城市高於青島。
無論絕對值還是比重,青島地方財政內的稅收收入都明顯落後同級別城市。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青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0.9%,但稅收收入下降3.3%,說明非稅收入有增長的勢頭。
03
背後是產業結構問題
青島地方財政內的稅收收入不給力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以GDP為代表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影響外,青島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值得分析:
一方面,青島在落實減稅降費方面確實動作很快、力度很大。
今年,青島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成立市級層面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以“頂層設計”加大政策供給、以“頂格協調”凝聚最大合力、以“頂格優惠+疊加享受”釋放最大紅利的方式,確保國家政策紅利充分釋放。同時,用活用好市級稅收政策許可權,在省內率先出臺精準、有力度、階段性、分類普惠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困難減免稅政策。
成效也非常顯著。今年以來,青島市累計新增減稅降費219億元。其中,今年新出臺的支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新增減稅降費160億元,2019年已出臺政策在2020年減稅降費59億元。
減稅降費並不止是為了應對疫情。青島近年來持續大力度落實減稅降費,如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420億元,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約200億元,以此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達到“放水養魚”的長遠目標。
從這一角度來看,青島稅收收入減少並非絕對壞事。
另一方面,有什麼樣的經濟結構,就有什麼樣的財政結構。青島財政結構的直觀表象就是稅比不高、總量不高,而其背後根本原因則是城市對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選擇。
世界範圍內通常用第三產業服務業佔比來衡量一座城市的發展階段,核心原因就在於,服務業能夠創造的經濟效益更高,自然也就能為所在城市創造更多的稅收貢獻。在實行分稅制的中國,第二產業一般創造的多為增值稅,而較少創造企業所得稅。而增值稅屬於國稅類別,地稅類別的稅種主要都集中在第三產業。所以第三產業的發達程度,直接決定一座城市的財政收入水平。
以財政收入“黑馬”杭州為例,今年前三季度,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394億元,增長1.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為7945億元,同比增長4.6%。顯然,第三產業復甦回升較快,在三次產業結構比例中所佔百分比較高,為拉動杭州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實現增加值遠超第一、二產業。
青島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303.62億元,同比增長1.4%;第二產業增加值3011.87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5424.10億元,增長2.0%。
對比可見,青島和杭州的主要差距在第三產業上,而這正是兩座城市在地方財政內稅收收入的差距所在。
04
錨定目標,定有所成
當然,現行的分稅制度對製造業大市來說比較“吃虧”,畢竟製造業相應的稅負有一定的抵扣,比如出口退稅等。
但需要正視一點,製造業大市也沒有理由忽視服務業。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不斷壯大,是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縱觀全球,服務業的興旺發達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服務業GDP佔比已經達到70%。
青島確實意識到服務業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地方財政水平,同時也是提升城市整體經濟水平的關鍵。
“十三五”以來,在創新“驅動輪”的帶動下,青島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2019年,青島服務業實現雙“突破”——服務業增加值由2016年的551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7148.57億元,突破7000億元;服務業佔GDP比重由2016年的54.2%增長到2019年的60.9%,突破60%。
今年疫情之下,青島產業結構並未放慢最佳化的步伐。從前三季度的成績來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提升,已經達到62%。
比數量規模躍升更令人欣喜的是質量的提升。青島面向未來的優勢產業叢集正在加速構築,帶動青島產業結構向高階化不斷邁進。在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網路經濟、樞紐經濟等現代服務業領域,青島更成為一座“獨角獸”競相崛起的城市。
誠然,青島錯過了資訊化和消費網際網路兩輪產業風口,當下與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相比,服務業的規模、層級、比重等均有較大差距,相應地,在GDP和地方財政收入方面也落後不少。
但藉助製造業和金融業的優勢,青島正全力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和全球創投風投中心,躬身實踐彎道超車的新路徑,著力在科技和金融這兩大實力創稅產業上開創新局面。這些目標一旦實現,青島的整體經濟實力將再上一個臺階,“錢袋子”也自然會越來越鼓。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編輯 | 長亭 青報觀象山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