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林毅夫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資料,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8.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10.3%,兩年平均增長5.0%。面向過去,這份成績單說明了什麼?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又能否在全球疫情出現反覆、國際形勢複雜嚴峻的背景下保持恢復和發展態勢?

4月18日,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十四五”規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席林毅夫攜新書《論中國經濟》與《解讀世界經濟發展》出席朵雲書院·旗艦店“上海之巔讀書會”,對當前中國與世界經濟形勢作出最新研判。

林毅夫認為,綜合各項因素考慮,至少到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將保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具備6%左右的增長實力。他表示,中國有充分信心在2035年前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如期完成遠景目標。那麼這份底氣從何而來?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論中國經濟》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解讀世界經濟發展》

“改革的紅利永遠存在”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發展環境面臨著深刻變化。林毅夫在《論中國經濟》中指出,中國欲於變局中開新局,有兩方面的發展優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並擁有唯一完整的產業體系。加速產業升級,共享產業革命帶來的新發展機遇,同時深化家電、5G等先進產業的技術創新,引領世界市場。林毅夫認為,把握這些產業優勢,實現因勢利導,中國就能夠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

與此同時,中國採取漸進式改革,只要保持決心和勇氣,戒驕戒躁,不斷髮現新問題、面對新問題,那麼改革的機會與紅利就永遠存在,中國向前發展的步伐就不會放慢。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暢通國民經濟迴圈,要用好‘兩隻手’”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經濟陷入動盪,服務業更是遭受嚴重衝擊。對此,林毅夫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雖然部分服務行業不可避免地被波及,但應該認識到,包括電子商務在內,還有一部分產業在疫情期間迅速發展。中國應當抓住機遇,乘勢而為。

疫情終將結束,世界經濟也必然復甦。一方面,疫情帶來的眼前問題固然亟待解決;而另一方面,長遠的發展規劃更需著手推進。中國正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林毅夫認為,暢通國民經濟迴圈,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深化改革,用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兩隻手”激發新發展活力。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西方的真經不是唯一的真經”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就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而歷經多輪全球性危機,中國經濟依然展現出獨有的韌勁,更令世界刮目相看。那麼中國模式有何獨特之處,又是否具有普適性的借鑑價值?

林毅夫認為,回答這個問題,要擺脫西方傳統經濟學思潮的束縛。“西方的真經不是唯一的真經。”東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土壤不同,如果以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學思潮為參照系透視發展中國家,則忽視了理論模型中的暗含前提以及國情的複雜性,無法詮釋各國經濟發展的內因,更難以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成功經驗。

為此,林毅夫提出“新結構經濟學”,總結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的發展邏輯,梳理發展中國家經濟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並用創新理論解釋發展和增長的動力。他指出,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問題,但只有理論創新才能對症下藥,最終藥到病除。對於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而言,不能盲目依賴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模型,而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按照實際情況制定政策。唯有如此,中國才能在一個勝利的基礎上創造另一個勝利。也唯有如此,“經濟奇蹟”才能夠複製、傳遞。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來源:文匯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34 字。

轉載請註明: 林毅夫:改革紅利永遠存在,2028年前中國經濟仍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