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基金的賺錢能力太香了!特別是主動管理型的偏股基金,2019年、今年以來該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別為36.19%、35.25%,均超越同期滬深300、上證指數。(來源:wind,截至2020/12/15)
(來源:wind,截至12月15日,主動權益基金包括wind開放式基金分類-股票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
業績吸睛,也帶來規模的增長,截至今年10月底,公募基金總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來源:中國基金業協會)
在這種高速發展的體量下,一些投資者在社交平臺中表達了自身的擔憂情緒:“帥不過三秒,牛不過三年”,兩年基金已經漲很多了,2021年能否延續這種強勢呢?
回溯歷史:“牛不過三”是小機率現象
此前中銀證券在《2021年度基金投資策略:巧借北上風,揚眉連三載》研報中指出,歷史上主動權益基金近兩年持續跑贏滬深 300 指數實屬罕見。
中銀證券統計了過去15年的市場情況發現,僅有2005年和2006年、2019年和2020年初至今兩個區間,是公募基金較滬深300連續兩年錄得正超額收益的。
(來源:中銀證券,2005/1/1-2020/11/20)
小歐進一步統計了近15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靈活配置型基金指數的具體表現,如下圖:
確實存在前面連續兩年基金業績表現好、第三年萎靡的情況,近15年的資料裡,2006-2008和2014-2016兩個區間便是如此,不過2006、2007是市場大牛市,那時候上證指數直衝6124點,這種大牛市屬於市場極其罕見的。而2014-2016年期間,屬於前面連續三年漲勢好,第四年不好。
事實上,真正滿足“牛不過三”的現象並不多,A股指數及偏股基金的漲跌大多是無序狀態,沒有明顯的規律可言。換言之,2021年基金市場是漲是跌,很難說,我們也無法下準確判斷。
市場是漲是跌?誰也沒法預知!
未來的市場是漲還是跌,屬於不確定性事件,誰也沒法預先知道的。
還是以上文統計的近15年市場情況為例,A股在2005、2008、2010、2011、2013、2016、2018年出現明顯的下跌行情,見下圖↓
對比偏股型基金(以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靈活配置型基金指數為例)和大盤指數(以滬深300、上證指數、深證成指為例),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在市場下跌年份,主動權益類基金往往也能跑贏大盤。尤其2005、2010和2013三個年份內,三大股指都為負,權益類基金指數都獲得正收益。
判斷未來的市場行情是好是壞,並不是我們關心的重點,找到優秀的基金、帶我們穿越週期獲得長期穩定收益才是王道。
優秀的偏股型基金,往往能夠跑贏市場,獲得超額收益。比如2018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收益-23.58%,但同期仍有有13%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獲得了正收益。(來源:Wind)
拿什麼應對明年市場?
選位優秀的基金經理,長期追隨!
小歐統計了近兩年資料情況,發現過去股市快速上漲大多在較短時間完成的。比如2019年、今年以來主動權益基金平均戰績超30%,但實際情況中,只有在2019年2月、12月、2020年4月、6月、7月,3個偏股基金指數漲幅超過5%,其他月份的表現均較為波動。
(來源:wind,2005/1/1-2020/12/15)
選到了優秀的基金/基金經理,也要堅持“拿得住”。長期持有,意味著基金淨值若跟隨市場“水漲船高”時,我們在船上!不用擔心市場上漲了,自己卻是空倉。
最後,總結來說,明年市場漲或不漲,並不是我們要關心的重點,重點是我們要找到那些能夠穿越市場的優秀基金/基金經理幫助我們提高投資勝率。
此外,我們自己也要做好預期管理,設定合理的基金收益目標。分批or定投方式參與、觸達預期收益及時落袋、做好賬戶資產配置(不要把資金都壓在一類資產上)等等,這些都不是空話,歲末年初,也是時候好好規劃下新一年的投資安排。
(文章來源:中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