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記者:危機中“證券化”的贏家是中國和美國,輸家是歐洲

本文轉自【中國經濟網】;

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10月31日文章,原題:危機中“證券化”的贏家是中國和美國,輸家是歐洲     報道指出,瑞典、中國和美國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證券化增長最多的經濟體。

股票市場規模(一個國家上市公司的資本總額)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揭示了大型經濟體的基礎。它有助於瞭解一個國家的增長模式、人口的金融文化水平以及公司的型別。

證券化程度越高,系統越開放,在這種系統中,公司規模巨大,是經濟的領導者,通常利用市場為自己籌集資金。美國、瑞士或瑞典的股市與GDP比率接近200%。而證券化程度越低,意味著公司規模越小,銀行化程度越高,對傳統信貸的依賴性就越大。土耳其或墨西哥(其股票市場僅佔GDP的30%)等欠發達經濟體,或義大利、甚至德國等歐元區國家(證券化比率分別為33%和59%)就是這種經濟表現方式。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瑞典、中國和美國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證券化增長最多的經濟體,分別增長18、13和11個百分點,而歐洲國家的證券化比率下降幅度最大,此外還有巴西和英國。英國一向是金融化的楷模,但如今證券化比率從2019年的125%降至大約100%,顯示出英國脫歐的後果以及疫情的特殊影響。

春季大封鎖引發前所未有的供需衝擊之後,全球範圍內推出規模創歷史之最的刺激計劃以及貨幣和財政計劃,但並未阻止復甦的不對稱性。對股市與GDP比率(證券化)的分析明確展示了未來經濟前景,可以得出四個結論:第一,中美兩個大國正在進行危機後的經濟重建,這兩國的市場仍在繼續增長;第二,華爾街仍擁有霸權;第三,英國脫歐的後果不言而喻;第四,歐元區在衰落。

當前全球20大證券交易所的資本總額佔世界GDP的92%,比2017年達到100%的歷史最高水平低8個百分點。降幅一方面可以歸因於世界經濟活動受到危機影響,IMF預計2020年世界經濟將下降4.4%;另一方面主要是歐洲股指出現兩位數下跌。

最讓人關注的是率先走出疫情、成為美國無可爭議競爭對手的中國。中國對銀行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而市場規模卻越來越大,證券化指數從45%升至58%。根據大型官方機構的估計,今年這一亞洲巨人不僅是唯一不會萎縮的主要經濟體,而且經濟還會增長約2%。

德國安聯研究公司指出,今年中國的出口意外增長,貿易平衡顯然對GDP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樣,其股票市場的資本總額今年以來增長了30%以上。中國股市的當前價值為7.6萬億歐元(1歐元約合7.85元人民幣——本網注),預計2020年底將佔到GDP的58%。在大型經濟體中,這一比率仍低於美國和日本(分別為194%和123%)。但專家指出,中國在開放資本市場方面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滬港通計劃從2014年啟動以來吸引了1700億美元(1美元約合6.72元人民幣——本網注)的外國資金淨流入,科創板則推動資本投入創新市場。

美國的證券化比率為194%。這個高比率可以用其強大的公司股票文化來解釋,美國公司喜歡自籌資金而不是去銀行申請貸款。另一個原因是投資者傾向於將儲蓄轉移到股票市場。(作者:記者丹尼爾·耶夫拉)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9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國記者:危機中“證券化”的贏家是中國和美國,輸家是歐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