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華泰證券在成都召開2021年度中期投資峰會,並透過機構客戶服務平臺“行知”APP全程直播。
投資峰會為期一週,主題為“蓉城論道——行業與投資的壓力和變局”。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研究員祝寶良,著名軍事專家尹卓,藍海智慧創始人、董事長、CEO李力遊等出席並就投資者關注的熱點領域發表主題演講。
投資峰會設有數十個行業分論壇,將就全球通脹與利率“弱平衡”下的中國宏觀、錯位復甦下的投資建議、下半年A股和港股展望、科技行業未來十年投資機會等話題展開討論。400餘家上市公司、1000多位頂尖機構投資者參加會議。
華泰證券研究所聯席負責人張光耀在致辭中表示,券商研究業務正發生著積極的變化,應該與機構銷售、投行、資管和財富管理實現高度緊密的結合,投研能力成為券商的核心能力之一。研究所應當強化產業和深度研究,全面服務於一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做深行業和產業戰略的研究,加強對各種業務機會的判斷,為公司和客戶創造價值。
易峘:預計2021年實際GDP同比增長9.2%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預計,中國2021年實際GDP同比增長為9.2%,而2022年實際GDP增長仍將保持在6%以上。今年3季度環比總需求增長可能與2季度大體持平,4季度減速,在2022年1季度開始企穩回升。需求板塊看,今年4季度開始,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提振效應可能邊際減弱,而內需相關政策(尤其財政政策)的被動調整,有助於內需增長自今年底至2022年初企穩回升。
通脹總體可控——上游及外需拉動通脹有一定“粘性”,但向下遊傳導有限。預計PPI通脹壓力今年仍然高企,全年平均在6.2%。豬肉價格通縮可能將2021年CPI壓低至1.4%,但2022年回升至2.3%。
政策方面,“財政引領貨幣”是基調。預計宏觀調控政策,尤其是財政政策,同比收緊幅度最大的階段可能正在過去,今年4季度或將被動放鬆。初步預計社會融資與M2(廣義貨幣)同比增速於今年9-10月見底且央行不會加息。
預計中期人民幣真實匯率升值,2021年底兌美元匯率為6.28,2022年底進一步降至6.08,同時美元不具備趨勢性走強的基礎。目前長期國債利率上行與下行空間均較為有限。
總體而言,中國增長回升和政策退出週期均領先全球,退出相關的不確定性小,通脹更可控,人民幣資產具有相對吸引力。同時,宏觀政策操作更有空間、有靈活性,總需求增長路徑更為平穩,中國在此階段堅持長期結構性改革也將更有底氣。
張繼強:債市大機率難以擺脫震盪市
華泰證券研究所副所長、總量研究負責人、固收首席張繼強認為,疫情和疫苗仍是理解下半年經濟走勢的關鍵,從比拼疫情防控到比拼率先開啟國門,復甦或沿著“中國-美國-歐洲-南美印度”順序展開。美國在7-8月份可能初步實現全民免疫,商品消費將讓位於服務消費,就業有望逐步好轉。
美國全民免疫疊加“拜登經濟學”刺激,下半年或走向過熱,通脹壓力較大,預計傳達退出 QE 訊號並在明年初正式啟動。同時,後疫情時代的中美關係更加變數重重。
中國經濟增長動能逐步放緩,但卻更平衡,順週期的消費等改善,下半年基建需要有所作為。與此同時,大宗商品供給落後於需求,疊加基數效應,通脹問題仍將縈繞市場,但貨幣政策對供給引發的通脹不會有太激烈反映。
下半年,市場對宏觀動能逐步弱化的預期較為一致,但經濟結構更平衡,且有財政適度發力、信貸條件放鬆對沖,債市大機率難以擺脫震盪市。地方債發行節奏是重要變數,同業存單利率大機率繼續圍繞著MLF波動,理財整改和債務風險仍需要提防。
張繼強團隊判斷十年期國債的主要執行區間在3.0-3.35%之間,由於地方債供給明顯慢於預期、市場難以接受弱資質主體等原因,資產稀缺和短期欠配仍是最大支撐因素,三季度大機率是全年供給高點,曲線逐步平坦。債券投資者將與市場做朋友,與空間做對手方,不踩雷就是勝負手。
“欠配”壓力下市場窪地將逐步被填平,後續關注中上游、短久期產業債,中部區域主流城投,ABS等結構性機會,繼續沿著價效比較高、行業符合審美觀、可操作性強等角度挖掘轉債品種。此外,公募REITs或成為新一輪投資看點。
張馨元:當前至三季度末是投資A股的關鍵時點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張馨元表示,今年以來,全球大類資產沿著交易再通脹-交易通脹-交易類滯脹快速輪動,美林時鐘轉成了“美林電風扇”。我們認為四季度之前無需擔心中國進入類滯脹階段、無需擔心全球宏觀流動性拐點。當前至三季度末有望為投資A股關鍵節點,10月之後全球股市盈利和估值兩端或壓力漸增。
今年以來A股經歷了三維度的風格切換,即二線資產>核心資產、中小市值>大市值、順週期>弱週期,市場分歧在於風格切換的持續性。張馨元團隊認為當前至三季度末,核心資產、大市值、成長股的收益有望改善,風格切換是中長期趨勢而非短期再平衡。
從擇時角度看,經濟短週期拐點或不早於三季度;非金融企業盈利能力拐點或不早於三季度;全球宏觀流動性拐點或不早於四季度。
行業比較方面,沿時間、彈性、盈利能力三維度篩選,其中時間維度中“後周期”屬性更關鍵。建議關注:通用機械、自動化、啤酒、公路、零售、銅鋁、玻纖、稀土、裝飾材料、醫療器械、半導體、國有行。
主題投資方面,關注製造的“低碳化”改造和“智慧化”升級、消費的“多極化”崛起和“第二次”下沉。
黃樂平:看好半導體裝置國產化等投資機會
華泰證券TMT研究組負責人、科技與電子首席黃樂平認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硬科技投資、前沿科技及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科技產業發展重要動力。
展望下一個十年,黃樂平團隊認為科技行業投資的四大主線為:
汽車智慧化:汽車電動化與智慧化趨勢帶來的新需求,將是電子元器件廠商未來的最大增量,看好智慧汽車與消費電子產業鏈融合下催生的多元投資機會。
數字化轉型:看好一批利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技術,助力傳統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軟硬體結合企業能夠實現快速發展。
元宇宙:虛實結合的數字化生活(即元宇宙)是未來人類生活的趨勢。遠端辦公、遠端醫療就是元宇宙最初級的場景。長期來看,元宇宙會出現AR、VR、5G等各項技術的殺手級應用。
半導體國產化:國產化需求將是推動中國半導體行業增長的一個結構性機遇,國內龐大的需求市場及科創板的估值紅利有望推動國產半導體公司加速發展,看好中國成熟工藝及半導體裝置國產化等細分賽道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