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信用債違約近千億 房地產行業居首

  信用債違約態勢不減。第一財經根據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信用債違約規模已達985.73億元,遠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債券逾期本金為913.38億元,逾期利息為72.35億元。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違約資料惡化,主要原因在於海航集團、華夏幸福等幾個大的主體的風險暴露,可以說是前期違約風險累積的結果。展望下半年,違約態勢可能會延續,且信用分化將進一步加劇。

  與此同時,隨著債市違約逐步常態化,違約後債券的兌付率也逐年下降。雖然民企仍是違約的主力,但國企違約規模增長較快。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地方國企違約債券餘額合計364.11億元,約為去年全年地方國企債券違約金額的79%,持續衝擊“國企信仰”。有分析稱,信用債違約已出現了兩大趨勢,一是弱資質國企將成為打破剛兌的突破口;二是尾部地產公司將加速市場化出清。

  信用債違約規模擴大

  年初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頻發。據統計,上半年新增首次違約發行人共13家,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分別新增7家和6家。不過,這一數字較2020年上半年的19家有所下降。

  中金固收團隊分析稱,對比來看,今年上半年累計以及兩個季度單季違約發行人數量同比均呈下降趨勢,違約發行人數量的減少,與監管和地方政府維穩力度較大,多次表態對惡意“逃廢債”零容忍、積極保障債券兌付、恢復市場信心有關。

  儘管新增違約主體減少,但違約規模並未下降。據記者統計,截至6月30日,今年信用債違約數量達120只,規模為985.73億元,而去年同期為94只、729.95億元。其中,今年債券逾期本金為913.38億元,逾期利息為72.35億元。

  “這主要是由於幾個大的違約主體的風險暴露,如海航集團、華夏幸福等,是前期風險累積的結果。”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對記者說。比如上半年海航系多家發行人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重整申請,存續債券全部視同到期構成違約,進而推升了上半年違約債券只數和金額。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也對第一財經稱:“常規口徑下的違約規模包括歷年來已經違約的主體,如果其存續債券在2021年上半年到期,也會納入今年違約當中,導致資料偏大。尤其今年上半年違約包括如康美、華夏幸福、華信、泰禾等體量較大的債券主體,因此導致數額高於去年同期。”

  明明還表示,考量上半年違約風險,通常會採取企業首次違約進行比對,今年上半年新增違約86.5億元,要低於去年同期的133.8億元。

  房地產違約佔比大

  從行業分佈來看,今年上半年,債券違約主要集中在綜合、房地產、航空運輸、建築與工程等行業。其中,房地產行業違約規模為191.92億元,居於首位。有業內人士預計,在地產調控不放鬆的背景下,未來仍會加速市場化出清。

  中金固收團隊認為,這是由於房地產開發企業具有現金流入流出大、政策調控頻繁、再融資整體較緊的問題,天然具備高信用風險特徵。

  實際上,2018年以來,隨著地產融資的邊際收緊和地產公司債到期高峰的來臨,地產債券違約就逐步暴露。特別是去年5月以來,地方調控政策再度邊際收緊,持續的融資緊張使得部分地產行業資金鍊捉襟見肘。

  今年上半年3家房企違約後,機構更是對房地產板塊加大風險排查力度,態度趨於謹慎。“部分中小房企本身負債率相對高,再加上該行業面臨的融資渠道有所收窄,因此容易出現違約情況。”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對記者稱。

  還值得一提的是,7月12日,四川千億級房企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出現違約。公告顯示,截至到期兌付日終,發行人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付資金,“19藍光MTN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據悉,“19藍光MTN001”發行規模9億元,期限2年,本計息期債券利率為7.5%,應付本息金額為9.675億元,兌付日為2021年7月11日(實際兌付日為2021年7月12日)。

  展望未來信用債市場,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難言樂觀。前述基金公司固定收益總監對記者稱,預計下半年信用違約態勢會延續,畢竟信用融資環境並未放鬆,政策也在一直收緊城投債和地產債的稽核,信用市場表現會更加分化,對資質下沉將更加謹慎。

  周茂華表示,從趨勢看,國內違約不會大幅上升,主要是國內整體貨幣信貸環境保持合理適度,精準支援短板弱項。同時,經濟和內需正穩步復甦,企業整體盈利趨於改善,市場融資功能健全。

  “應理性看待國內債券市場違約,一定量債券違約有助於市場價格發現,倒逼企業穩健經營,合理負債,不斷提升經營效率;也有助於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促進市場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周茂華還提及。

  違約債券兌付率降低

  隨著信用債違約趨向常態化,還有一個現象是,違約債券的兌付比例也在不斷降低。

  據中泰證券統計,違約債券累計兌付本金佔累計違約債券餘額的比例已由2014年年末的79.37%降至2021年上半年末的6.87%;全額兌付債券只數佔違約債券只數比例由20%降至7.16%。這就意味著,債券一旦違約,投資者將面臨較大的損失。

上半年信用債違約近千億 房地產行業居首

  通常而言,債券違約後,企業主要有五種違約處置方式,分別是訴訟仲裁、破產訴訟、自籌資金償付、債務重組和抵押物處置/擔保人代償。一般情況下,自籌資金、債務重組和破產訴訟是較為常見的三種處置方式,其中,相比破產重組,債務重組和自籌資金兌付週期較短,回收率較高。

  此外,不同型別債券違約兌付存在差異。比如,從企業性質上看,中泰證券分析,截至2021年6月末,出現過債券違約的135家民企中有40家主體對違約債券進行了部分或足額兌付,兌付機率為29.63%;而地方國企、中央國企的兌付機率較高,分別為38.46%和36.36%。

  但近年來,隨著地方國企違約規模大幅增長,以及部分央企集團所發債券陸續違約等,“地方國企和央企按兌付金額及按完全兌付債券數量統計的兌付比例均已低於民營企業。” 中泰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周嶽說。

  具體而言,2021年上半年,地方國企累計兌付金額佔債券違約規模的比例為5.03%,而2018年末為13.95%;央企該比例為4.20%,2018年年末為17.26%。周嶽進一步認為,目前信用債違約已出現了兩個傾向性問題,一是弱資質國企將成為打破剛兌的突破口;二是尾部地產公司將加速市場化出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78 字。

轉載請註明: 上半年信用債違約近千億 房地產行業居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