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國證監會正式批覆深圳證券交易所合併主機板與中小板。
訊息一出立刻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這次合併深交所主機板與中小板的總體安排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
什麼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
其實,“兩個統一”是指統一主機板與中小板的業務規則,統一執行監管模式。“四個不變”是指板塊合併後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程式碼及簡稱不變。
我們經常聽到的主機板、中小板,這些板都是什麼來的?
主機板指的是滬深主機板,又叫一板市場。在上交所上市的主機板企業股票程式碼以600開頭,在深交所上市的主機板企業股票程式碼以000開頭。
中小企業板是流通盤大約1億以下的創業板塊。中小板相對於主機板市場而言的,之前有規定,部分企業的條件達不到主機板市場的要求,只能在中小板市場上市,並作為創業板的一種過渡。
中小板設在深圳交易所,股票程式碼是002、003開頭。
中小板與主機板有哪些區別?
一直以來,中小板和主機板兩者之間的掛牌上市條件、交易制度是不同的。通常來講,中小板的流通盤在1個億左右以下,相對主機板市場而言較低。而且在上市條件方面,主機板要求比中小板更嚴格一些。
此外,主機板上市企業多是市場佔有率較高、規模較大、穩定性較強、盈利情況較好的大型傳統優秀企業。而中小板上市企業是相對主機板規模較小、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穩定性相對較弱的成熟期上市企業。
為什麼要合併深交所主機板和中小板?
理由很簡單,自從深交所主機板和中小板出現後,在擴大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支援企業發展等方面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也暴露出了某些問題。
首先,深交所的主機板已經很難體現出發行融資功能了。
自2004年6月中小板推出後,已經沒有多少企業願意在深交所主機板上市。據統計,2004年以來主機板上市公司數量持續下滑,由484家減少至2020年的468家。至今也就僅有濰柴動力、美的集團、申萬宏源、招商蛇口和招商公路共5家公司分別在2007-2017年間登陸深交所市主機板市場。
與此同時,中小板上市企業數量反而得到迅速增加,由最初的38家猛增至1001家。
目前,深交所主機板的市值為9.7萬億,中小板市值為13.7萬億。中小企業板上市企業無論數量還是總市值均遠遠超過深市主機板。
其次,主機板和中小板的企業型別已經高度重合。
當初中小板成立初衷是為了在降低風險水平的前提下,讓具有成長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發展起來,最後過渡到創業板和主機板。
經過多年的發展,原本的中小板企業早已經成長為大市值企業。例如我們投資者日常熟悉的海康威視、比亞迪、順豐控股和蘇寧易購等。而且近年來也有許多巨無霸企業在中小板上市,如中國廣核、鵬鼎控股等。
現在中小板的歷史任務已完成,合併符合板塊發展預期。
合併會影響投資嗎?
其實早在2020年10月27日,就有市場傳聞中小板與深圳主機板合併的訊息,而且管理層並未否定傳聞。當時國海證券還發布了一篇策略點評報告:《深主機板與中小板擬合併,深所指數有望迎新一輪增長》。
那麼,深交所整合主機板與中小板,將有著怎樣的意義?
第一,提高深交所市值競爭力
若合併達成,深交所沉寂已久的主機板將得以重啟,不再拘泥於市值的限制,深交所將重新接納大型企業,新經濟及新興行業大型企業將為深市注入新的活力,改善深市現有市值結構,使得其資本市場更能反應、代表並支援實體經濟的發展。
第二,板塊定位更為清晰,分工更為明確
合併達成屆時將形成主機板+創業板的交易場所配置,其中主機板專注於服務主業突出、優質成熟的中大型企業,創業板專注於支援創新型、成長型企業發展。這樣來看,板塊定位更為清晰,分工更為明確。對企業而言,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與規模情況在主機板和創業板中進行選擇。
第三,深所指數體系和指數基金將面臨調整
中小板指將消失或納入主機板成分形成綜合指數。相應的,指數基金也將面臨調整。比如跟蹤主機板的指數基金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而跟蹤中小板的指數基金,將隨指數的調整情況而調整。
目前深交所已經對涉及中小板的有關指數名稱和簡稱作出了調整,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變化:
“中小板指數”變更為“中小企業100指數”,簡稱由“中小板指”變更為“中小100”。
“中小板綜合指數”變更為“中小企業綜合指數”,簡稱由“中小板綜”變更為“中小綜指”。
“中小板300指數”變更為“中小企業300指數”, 簡稱“中小300”保持不變。
“中小企業板創業板100指數”變更為“中小創業企業100指數”,簡稱“中創100”保持不變。
“中小企業板創業板400指數”變更為“中小創業企業400指數”,簡稱“中創400”保持不變。
從本質上看,深交所合併主機板和中小板,把發展新興產業上升到了更重要的一個層次,同時在加速推進註冊制改革。
- End -
好文!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