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積極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

  新華社廣州6月24日電題: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積極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

  新華社記者肖文峰 周強 王浩明

  眼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正聯合各方力量,將橫琴島建設成為一座國際“零碳島”。這意味著,島上產生的所有二氧化碳,將全部在島上完成消納,整個海島將實現零碳排放。

  早在2013年,國家電投就在橫琴開始打造綜合智慧能源專案,為這個亞熱帶海島提供了一個“超級大空調”,每年減少用於冷源電製冷的耗電量約1300萬千瓦時,相當於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5000噸。

  “未來,橫琴將打造智慧能源創新中心,集聚全世界智慧能源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向‘零碳島’的目標邁進。”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智民說。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積極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

  建設中的珠海橫琴島,圖中左上角為澳門(2017年11月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 攝

  橫琴的蛻變,是中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和能源消耗大省廣東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的縮影。2021年,廣東以佔全國約7%的能耗支撐了約佔全國8.9%的常住人口和10.9%的經濟總量。

  廣東能源對外依存度高,能源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調整面臨多重製約。對此,立足自身發展階段、資源稟賦、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基本特點,廣東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光伏發電,努力破局。

  在廣東超過4000公里的海岸線兩側,風電和光伏等清潔能源專案建設如火如荼,不僅改變著這裡的風貌,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廣東省江門市台山市海宴鎮,在長約8公里、寬約1公里的濱海灘塗上,一望無際的光伏陣列蔚為壯觀。陽光照耀下,光伏板熠熠生輝,漁民撐一葉小舟,在其下穿梭。

  2021年底,總投資約22億元的廣東臺山海宴鎮500兆瓦漁業光伏發電專案首期工程成功併網。專案全容量併網後,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單體連片規模最大“漁光互補”一體化專案。在水面上方架設光伏板陣列,利用太陽能發電,下方水域發展特色養殖,使水域空間得到立體利用。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陳瀾介紹,500兆瓦全容量併網後,每年可提供5.43億度清潔電能,滿足11萬戶家庭全年用電量。與同等規模燃煤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省標準煤約19.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3.4萬噸,這相當於大灣區約7.5萬畝森林的碳匯量,也相當於在海宴鎮20%的轄區範圍內植滿樹木。

  資料顯示,2021年廣東新增投產海上風電專案17個、新增裝機容量達549萬千瓦,新增光伏裝機225萬千瓦。“十四五”時期,廣東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700萬千瓦,光伏、氫能和核能等清潔能源專案加速推進。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積極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

  5月29日,國內首臺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從茂名廣港碼頭拖航前往羅鬥沙海域進行示範應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壓減鋼鐵產能、取締地條鋼、關停小火電機組,持續在石化、鋼鐵、水泥等重點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立法取得突破,出臺《廣東省綠色建築條例》;加快打造低碳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在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廣東持續推進,重點發力。

  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大螢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二氧化碳。自2012年9月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至今,廣東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已超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約50億元。

  這是一場價值發現之旅——透過將二氧化碳排放權金融化,讓本不相關的企業與企業、甚至企業與個人,透過交易所建立了連線。“過去十年,廣東碳交易試點的最大創新,就是把林業碳匯納入整個交易市場機制裡來。到目前為止,森林碳匯在廣東省實現的給林農的增收超過了6000萬元。”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孟萌說。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積極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

  這是廣東省茂名市濱海新區在建的綠色化工和氫能產業園(2021年11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瑞平 攝

  目前,廣東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初步形成,《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實施,《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廣東“雙碳”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正徐徐展開。

  “廣東省力爭到2030年單位GDP能耗、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59%左右,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廣東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副處長謝健標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6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積極探索“雙碳”目標平衡之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