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 丁倩)5月22日,2021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新格局 新發展 新金融”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政、商、學界的全球嘉賓圍繞世界與中國、市場與監管、學術與實踐三大層面問題,探討情影響之下世界及中國經濟金融的當下和未來。
作為論壇重磅環節之一,《2021上半年系統性金融風險報告》現場釋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金融學講席教授、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周皓進行相關解讀。
周皓認為,從宏觀來看,中國2021年上半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指數呈現下降的趨勢,沒有觸及重要的風險警戒線。從微觀層面來看,有多個風險點開始顯現出來,其中包括產業債務的違約;政府融資平臺“大而不倒”,能否打破剛兌的形勢;新冠肺炎情之後,銀行業可能出現不良貸款滯後;新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業態形式出現。
但總體而言,周皓認為,宏觀的風險指數很低,呈下降趨勢,原因之一便是宏觀經濟表現比較好。在消費和投資都恢復不是很強勁的情況下,出口和房地產投資這兩個輪子現在是支援宏觀經濟穩定復甦的支柱。
風險低不意味著沒有風險。周皓認為,分行業來看,銀行業依然佔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比例的絕大多數,約90%以下,這和中國銀行業作為間接融資一直佔80%以上的社會融資總額的情況相吻合。
從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四類對比來看,農商行和國有銀行風險覆蓋率較大。這是因為,國有銀行應政策要求大力支援受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農商行更是直接對應情之後餐飲業、服務業中的個人、個體企業等遭受的損失,所以這兩類銀行損失覆蓋比率較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從利潤率來看,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表現較好。
責編:劉安琪 | 稽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作者/來源:大河財立方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