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中國前三季度31省份GDP資料揭曉 多地發展韌性持續顯現
中新社北京11月1日電 題:中國前三季度31省份GDP資料揭曉 多地發展韌性持續顯現
作者 陳婧
中國31省份前三季度經濟資料近日全部出爐。各地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經濟結構繼續最佳化,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
前三季10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
資料顯示,共有15個省份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廣東GDP超過8.8萬億元,穩居第一;江蘇GDP超過8.4萬億元,位居第二,同樣進入“8萬億元俱樂部”,江蘇與廣東之間的總量差距縮小了不少;山東GDP超過6萬億元,位居第三。
受“煤炭供應不足、汛情等偶發性因素與結構性因素”影響,全國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據梳理,共有10個省份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超全國水平,19個省份兩年平均增速跑贏全國。
其中,湖北省經濟持續復甦。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耀接受中新社採訪時表示,上年基數低,加之湖北加大基建投資力度,大批專案集中開工,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使得今年前三季度湖北增速高達18.7%,領跑全國。
湖北省統計局總統計師葉福生表示,今年以來,湖北經濟全面穩定恢復快速增長,一季度“高開高走”,二季度“半程精彩”,三季度“加壓企穩”,發展韌性持續顯現。
東部地區加快經濟轉型
海南前三季度GDP增速為12.8%,位居第二。海南兩年平均增速6.8%,位居第一。
從前三季度GDP增速來看,其餘“十強”選手分別是:北京10.7%、浙江10.6%、山西10.5%、江西10.2%、安徽10.2%、江蘇10.2%、山東9.9%、重慶9.9%。
前三季度,海南消費、投資增速位居全國前列。“這與自貿港建設等政策支援效應下服務業發展較快有關。”中國銀行研究院高階研究員梁婧表示,前三季度海南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4%,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81.3%,兩年平均增長9.3%。
前三季度GDP增速排名第三的北京,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國第一,達到38.7%,兩年平均增速為17.7%。梁婧認為,這主要是由於醫藥、高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較快,前三季度分別增長3.3、1.4、1.1倍。雖然北京工業佔比較低,今年前三季度僅為13.8%,但其較快增長對GDP增速發揮了重要拉動作用。
增速“十強”中的江蘇、浙江,則是高技術產業發展較快,前三季度江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同比增長25%,佔規模以上工業的48.1%;浙江著力推動數字化改革,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前三季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長24.2%,兩年平均增長19.2%。
中部地區刷足“存在感”
中部地區中,除了湖北之外,江西、山西等地表現較為突出,刷了一波“存在感”。梁婧指出,江西省消費、投資、出口增速均居全國前列,這與近年來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關,電子資訊產業加快引進和培育,在工業中佔比提高到17%,裝備製造、戰略性新興產業較快增長。
山西的表現也可以說“煤飛色舞”。分析認為,一方面,山西作為煤炭資源大省,為“半個中國”承擔著煤炭保供重任,需求上漲、價格上升,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山西經濟增長。前三季度,山西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0%,位居全國前列。
另一方面,異軍突起的外貿表現,也是撐起山西亮眼經濟資料原因之一。前三季度,山西進出口總額達1703.4億元,增長76.8%,增速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除了山西之外,雲南、貴州、江西、四川等地區出口兩年平均增速位居全國前列,均在20%以上,好於浙江、江蘇、廣東等傳統外貿大省。
梁婧認為,這一方面有近年來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外貿總額基數低等因素帶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有關,中西部地區一般是農產品、原材料資源豐富地區,原材料價格上漲拉動了出口較快增長。
西部地區增速放緩
今年以來,西部多個省份GDP增速普遍低於全國水平。對比來看,去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排名前五位分別是西藏、貴州、甘肅、雲南和寧夏,這五省份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均低於9.8%的全國增速。
重慶GDP兩年平均增速高於其他西部地區,成為西部地區中今年前三季度增速唯一高於全國GDP增速的地區。
陳耀表示,相對而言,西部地區去年受到疫情衝擊較小,經濟增速相對較高。受去年較高基數影響,加之今年雲南、寧夏等地出現零星散發疫情,影響供應鏈、產業鏈,對經濟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前三季度西部經濟增速普遍有所放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