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張宇燕:
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世界經濟提供更強動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一方面,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科技等格局面臨深刻調整,我國將面對更多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我國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既有多年發展積蓄的寶貴優勢,也有各項改革發展不斷推進的艱鉅任務。這些因素既為我國今後五年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戰。如何深刻認識並把握新變化,順應大勢實現轉危為機、危中尋機,是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必須應對的重要課題。
我國步入新發展階段,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未來五年,我國仍處於發展的戰略機遇期。鑑於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發展動力更多取決於自身的經濟績效和政策選擇。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隨著中國經濟自身稟賦有效配置和內需潛力不斷釋放,國內大迴圈活力愈加強勁。
我國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經濟發展穩定向好,人力資源豐厚,市場空間廣闊,具備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多方有利條件。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信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全面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改革是我國在“十四五”時期實現更大更優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新目標的動力源泉。今天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發展、爬坡過坎的關鍵期,必須以更大的勇氣、更多的創新去大膽探索,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十四五”時期,改革涉及的領域非常多,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創新能力無法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的短板弱項等都需要拿出更大的智慧和勇氣去一一解決。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後。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構建新發展格局絕不是關起門來自己搞建設,而是打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風,很多人對全球化有疑慮,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但是應該看到,世界經濟已經深度依存與滲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濟全球化是各國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大勢所趨。“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元化的對外開放格局,堅定不移地推動經濟全球化順利通過當前所處的崎嶇階段。
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基本途徑之一,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與完善,推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治理體系。要做到這一點,我們要透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帶動更多國家更大規模的開放,在開放中推動和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在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基礎上,把龐大的國內市場與全球市場更緊密地聯絡起來,實現兩個市場之間規模更大、效率更高、動力更強的良性互動。
需要強調的是,越開放、越發展,越要注重安全。在實現高水平開放中確保國家安全,已成為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迴圈新格局的基本內涵。“十四五”時期,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發展體制機制,切實提升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01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