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訊息,恆生指數公司釋出季度檢討結果,恆生指數成份股數目將由50只增加至52只。美團、安踏、百威獲納入恆指,太古股份被剔除,2020年12月7日生效。
恆生指數公司釋出季度檢討結果,國企成份股納入9只股票,阿里健康、中芯國際、中海外、中國恆大、翰森製藥、中國飛鶴、海底撈、京東、網易獲納入。
中國旺旺、復星國際、中國電信、中國太保、中國神華、中信銀行、民生銀行、萬科企業、中國人保遭剔除。
11月13日訊息,恆生指數公司公佈季度檢討結果,恆生科技指數維持30只不變,明源雲、祖龍娛樂獲納入,恆騰網路、網龍遭剔除。
此外,根據季度快速納入機制,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將有485只增加到492只。明源雲、渤海銀行、祖龍娛樂有望納入港股通。而第二上市的中通快遞、華住集體、百勝中國、再鼎醫藥暫時或無法納入。
恆指最佳化調整,機構如何解讀?
恆生指數公司已經在11月13日向指數委員會提出了關於最佳化恆生指數的初步建議,並計劃於年內諮詢市場⼈士。有關諮詢結果預期於2021年2月公佈。恆指公司在8月14日指數季度檢討時宣佈,“鑑於創新及新經濟⾏業在香港市場急速發展”,將提出最佳化恆生指數的建議方案,涉及如何組合及挑選成份股、成份股數目、權重、⾏業及地域分佈等議題,以“確保恆生指數會繼續成為香港股票市場具代表性及重要的指標”。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對此進行了解讀。
他認為,恆生指數的不斷最佳化調整,以及2018年修訂的港交所上市新規、內地與香港證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等一系列組合拳的助力,讓越來越多的新經濟公司有望在港上市,進一步提升投資者對港股市場的興趣以及港股中科技類核心優質資產的估值水平,也進一步形成更多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集資的良性迴圈。
他預計,恆生指數將更具代表性、平衡性和投資回報價值。在此次調整後,恆生指數中金融板塊的權重仍高達42%,相比之下,彭博資料顯示,歐美、日本和中國內地主要股票指數中金融板塊權重平均僅為15%左右;恆生指數目前成份股中資訊科技行業比重已由以前的騰訊一家比重10%上升為目前的25%左右。他預計在恆指修訂後,可選消費和資訊科技板塊的權重有望繼續逐步上升。
隨著更多具有增長性和優質基本面的公司成為指數成分股,恆生指數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有望獲得更高估值水平,香港市場也有望獲得更高的流動性、交易量和代表性。目前恆生指數2021年市盈率為13.5倍,恆生國企指數2021年市盈率為10.0倍,而美團、安踏和百威亞太的2021年加權平均市盈率為78.3倍。
隨著更多具有增長性和優質基本面的公司成為指數成分股,恆生指數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有望獲得更高估值水平,香港市場也有望獲得更高的流動性、交易量和代表性。按照華興的估算,在過去的兩年半中,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市值佔比已經由23%上升到35%。我們預計,這一比例有望在未來3年間繼續穩步上升到40%甚至更高。
在過去的一個月,萬得賣方分析師將MSCI中國2020年每股收益同比增長預測下調至-0.1%,但將2021年的預測下上調19.8%(10月初預測值分別為0.5%/19.5%)。根據萬得市場預期,醫療健康、必選消費、公用事業和可選消費、能源、科技行業的今明兩年的每股收益增幅最高。三季報顯示,A股業績增長勢頭較二季度更強,其中可選消費、能源、材料、電信服務、金融和資訊科技盈利同比增速較二季度加速,但必選消費、工業、房地產和醫療健康盈利同比增速較二季度有所下降。在資金流向方面,10月份北向資金流入A股有所反彈,南向資金加速流入港股。
從歷史資料來看,美國總統大選年的10-11月份,美股往往表現較弱,而港股則平均錄得正回報。他認為市場並未經歷由成長股到價值股的風格切換。考慮到其盈利增長潛力和低息環境對估值的支援,成長股和新經濟板塊有望繼續跑贏。在低估值板塊完成合理補漲之後,市場可能仍會迴歸到成長主題。“十四五”規劃是歷史性投資機遇和2021年最主要的的主題投資機會之一,疊加疫情後的經濟反彈、盈利的修復和市場情緒的企穩,科技與消費的中長期投資主線有望得到支援和強化。
他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兼具成長性與確定性的行業龍頭、有望受惠於政策寬鬆與政策刺激的個股、受不確定性影響較小的防禦性個股。對於新經濟行業,我們繼續建議關注電商、線上遊戲、O2O、教育、軟體服務、醫藥、金融科技、酒店、家居、消費信貸、和個人用品和物流板塊。對於MSCI中國指數行業配置,我們建議關注可選消費品、科技、醫藥和金融板塊。市場在流動性邊際改善背景下追捧有業績確定性的成長股,這一主題並未切換和改變。代表成長的科技、醫藥、消費行情趨勢和邏輯依舊成立,短期的風格切換不代表核心資產價值的消失。
他中長期依然看好中國股票。從經濟增長和社會轉型的角度看,國家會繼續堅定不移地靠科技促進經濟轉型、拉動內需的雙輪驅動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保持宏觀經濟平穩增長,所以從長期看,科技、消費都會繼續是具有較大投資價值的投資主線和投資領域。基於其增長潛力、有利的匯率走勢、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需求,我們中長期依然看好中國股票。我們預計,資本市場結構性改革不斷加速,有助於重塑在境內外上市的中國股票的投資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