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美國《問責法》讓股市淪為政治化犧牲品

由 完顏翠琴 釋出於 財經

一項被指限制中概股上市的《外國公司問責法》(以下簡稱《問責法》)於美國當地時間12月2日在美眾議院獲得一致透過。由於該法案已於今年5月在美國參議院獲得透過,這意味著該法案經美國總統簽署後即可生效,而這正是特朗普最想做的一件事情。

《問責法》獲得透過,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打壓中國公司的升級,升級到了美國證券市場,是美國股市政治化的一種表現,美國股市的包容性、開放性與獨立性因此被大大削弱。這將成為美國股市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美國股市在全球的影響力也將因此逐步減弱。

按照該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而根據今年8月美國財政部在其官網釋出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關於保護美國投資者防範中國公司重大風險的報告》,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PCAOB無法實施檢查的轄區,建議對來自這些轄區的公司提高上市門檻,加強資訊披露要求,強化投資風險提示,並要求已在美上市公司最遲於2022年1月1日前滿足PCAOB開展檢查的相關要求。

對於外國公司來說,要完全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的要求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情。因為有些企業涉及保密的需要,有些資訊顯然是不能直接對外公開的,這其中也包括不能對PCAOB公開。所以直接由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是不太合適的。所以在應對審計檢查的時候,中國證監會的做法是加強中美雙方審計監管合作。比如,2017年協助PCAOB對一家中國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試點檢查,2019年以來又多次向PCAOB提出對會計師事務所開展聯合檢查的具體方案建議。中方一直期待得到美國監管機構的積極回應,並呼籲雙方透過平等友好協商,按照跨境審計監管合作的國際慣例,加快推動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聯合檢查。但從《問責法》的出臺來看,中國證監會的建議顯然並沒有被採納。

《問責法》的出臺,不僅對於中國公司赴美上市設定了障礙,而且對於已經在美上市的公司同樣帶來一定的威脅,不排除有中概股從美國市場退市。畢竟對於那些有一定高科技含量的公司、涉及企業發展機密的公司顯然是不適合在美國上市的,除非這些公司願意將自己的機密對美國人公開,但顯然沒有哪家公司願意將自己的機密對別人公開,包括對美國人公開。

雖然會有部分中概股公司受《問責法》的影響而退出美國股市,但這些公司的發展卻不會因此受到影響。一方面是中國股市作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在科創板、創業板實行註冊制改革的背景下,完全可以接納從美國市場退出的這些中概股公司的迴歸上市;另一方面,香港股市經過IPO制度改革之後,目前同樣也可以接納從美國市場退出的中概股公司。因此,《問責法》的打壓並不會給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的發展帶來實質性影響,反而會讓國內的A股市場以及香港股市因此而受益,進而擁有更多優秀的上市公司。

相反,《問責法》給美國股市的影響是負面的,這可以說是美國政府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首先,將美國股市政治化這本身就有損美國股市的形象,是對美國股市公信力的一種損害。美國股市的包容性、開放性與獨立性都將因此而受到重創。

其次,《問責法》雖然針對的是中概股,但受到影響的就不只是中概股,而是所有的外國公司。因為所有在美上市或赴美上市的外國公司,都需要符合同樣的審計要求,即滿足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的要求。對於一些涉及企業發展機密或核心技術的公司,同樣將面臨著中國公司一樣的難題。一些準備赴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同樣會因此而受阻,已經上市的外國公司同樣也有因此而退市的可能。美國股市的上市資源因此而流失,美國股市對全球的吸引力因此而下降。

此外,《問責法》將直接損失美國投資者的利益。遭到《問責法》打壓的公司,通常都是一些優秀的公司,這意味著美國投資者將失去投資這些外國優秀公司的機會。以中概股為例,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一批中概股在美國的上市,給美國投資者帶來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如果這樣一些優秀的中國公司不能來美國上市,或從美國退市,這對於美國投資者來說顯然是一種損失。

因此,《問責法》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它會對中概股在美國的上市帶來一定的負面的影響,但它帶給美國股市以及美國投資者的傷害將會更大。

皮海洲(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