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券商股懵了!中信建投盤中閃崩,國聯證券跌停!中金公司“回A”首日即開板……

由 南宮丹紅 釋出於 財經

“金九銀十”期待落空後,券商股持續低迷。

隨著三季度業績出爐,作為行情風向標的券商股在2020年最後兩個月的表現頗受關注。

“券商股需要活躍行情的提振,而A股後市或將延續區間震盪行情。綜合判斷,券商股大漲的機會不大。”分析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回覆。

11月首個交易日,A股三大股指震盪收漲,券商概念板塊指數飄綠,有25只券商概念股收漲,中國銀河、興業證券漲幅逾3%,國金證券、長江證券漲幅逾2%;23只券商概念股收跌,國聯證券跌停,華泰證券跌近5%,中信建投盤中閃崩最終跌逾3%。中金公司“回A”首日盤中開啟漲停板,收報37.7元/股,漲幅為30.99%。

中金上市首日開板

11月2日,頭部券商中金公司正式迴歸A股,上市首日漲近31%,收報37.7元/股,總市值為1819.88億元,在券商概念股中排名第五。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財富、海通證券市值分別為3630億元、3172億元、2026億元、1828億元。中金公司H股收漲0.89%,報18.2港元/股,AH溢價率為139.53%。

上市首日換手率為49.27%,成交金額為49.33億元。龍虎榜資料顯示,4家機構席位合計賣出2.2億元,2家機構席位合計買入3.6億元。

中金公司此次A股IPO採用市場化定價機制,發行價28.78元/股,並引入包括全國社保基金、國調基金、國新投資等國家隊,及阿布扎比投資局等外資主權基金在內的17家戰略投資者。上述戰略投資者合計獲配1.38億股,佔本次發行總量的30%,鎖定期限為12個月-36個月。在回撥機制啟動後,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為0.085%,有效申購倍數為1170.26倍。

每個中籤號碼只能認購1000股中金公司A股股票,《國際金融報》記者粗略計算,按照28.78元/股的發行價、37.7元/股收盤價計算,投資者中一簽便浮盈8920元。

中金公司上市首日即開板,引發市場關注。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2018年以來,中金公司上市前有10家券商登陸A股,自上市首日起,中銀證券以連續13個交易日漲停居榜首,華西證券僅連續3個漲停板,平均連續漲停板8.5個。

國聯證券慘遭跌停

與國金證券合併告吹的國聯證券,更是慘遭跌停。當天股價高開低走,上午11點左右跌停,收報15元/股,市值為357億元,當天換手率為24.15%。

國聯證券股價走低或與前三季度業績不及預期相關。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65億元,同比增長13.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59億元,同比減少3.92%;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同比減少0.82個百分比,至5.26%。

從具體業務收入來看,得益於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增加,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同比增長41.62%至6.54億元,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4.1億元,為收入“大頭”;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1.93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0.44億元。得益於持有和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產生的投資收益增加,投資收益同比大增111.09%至4.3億元。然而利息支出增加,利息淨收入同比下降40.08%至2.38億元。

國聯證券於2020年7月31日在A股上市,發行價為4.25元/股,連續12個交易日漲停,之後維持震盪走勢。國聯證券“吸並”國金證券事件備受市場關注,股價也隨之波動。9月18日,市場傳出兩家券商合併訊息,國聯證券漲停,收報19.64元/股,創上市以來最高價。之後兩家券商釋出合併計劃流產公告,市場認為國聯證券此次擴張失利,10月13日復牌當天,國聯證券盤中一度跌約8%,最後收跌5.91%,報18.48元/股。

中信建投意外閃崩

挑動市場情緒的還有,明星股中信建投今日盤中閃崩跌停。分時成交資料顯示,中信建投在11時28分33秒,顯示9496手大單賣出,股價從43.04元/股瞬間打壓至跌停價38.51元/股。直至11時29分03秒,股價回升至39.8元/股。最後跌幅縮至3.04%,收盤價為41.49元/股。在此期間,有投資者以38.51元/股的低價買入,收盤時每股浮盈2.98元。

港股方面,中信建投H股高開高走,最後收漲3.31%報9.67港元/股,AH溢價率為396.14%。

對於A股股價異動,中信建投回復媒體稱,公司經營正常。有市場觀點認為,業績等公司基本面上沒有問題,盤中閃崩可能是“烏龍指”所致。

中信建投前三季度業績表現不錯,營收同比增長63.55%至158.5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大增96.11%至74.91億元。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5.95個百分比,至14.6%。

具體業務收入方面,2020年前三季度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為79.69億元,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增至32.5億元,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增至38.99億元,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增至7.64億元。

記者 朱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