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豐投資是一家專注於大宗商品、債券、權益類資產及其衍生品投資的宏觀策略私募,資產管理規模逾百億。
王東洋畢業於中南大學,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EMBA。十六年上市公司管理經驗,2017年起任凱豐投資總經理,全面主持公司經營管理及戰略執行,有效推進投研戰略升級、投資理念落地、產品佈局完善、管理機制最佳化等工作,為凱豐打造發展護城河提供多維度保障。
核心研究員每年只持續跟蹤10個公司
第一財經蔣漢昆:你好王總,感謝接受我們的專訪。凱豐這樣百億的規模是非常考驗投資及管理能力的。您在為凱豐在打造投研團隊的時候,選人的標準是什麼?
凱豐投資王東洋:因為A股的上市公司非常多,現在已經4000多家了,如果總是追熱點,長期來看是很難有沉澱和積累的,所以我們更傾向讓剛入行的研究員聚焦於一兩個核心公司,對它的上下游企業運營,甚至它的競爭對手去做大量的研究之後,一年時間內他就會對上市公司所在的賽道、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及競爭對手有非常深度的理解。我們也會要求核心研究員通常每年持續跟蹤的核心公司,大概就是在10個左右。其實這就說明了我們是做深度研究的,做深度的基本面跟蹤。假如說我們公司有20個研究員,那就能覆蓋150家到200家左右的比較好的上市公司,這就符合我們的投研理念。我們不太喜歡天天追逐熱點的,會很難形成深度積累。
立足中長期投資聚焦七大領域
第一財經蔣漢昆:具體到細分賽道而言,您更看好哪一些行業呢?
凱豐投資王東洋:我們是一個立足中長期的投資機構,所以目前主要聚焦在七大領域。像科技、消費醫藥、週期、高階製造、金融地產,包括交運以及公用事業。其實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我們是有攻有守的組合。科技消費和醫藥本身是偏進攻型的組合,因為大家都追求偏成長型的思維,而像週期、交運、公用以及金融地產其實是偏防禦型的板塊,高階製造介於兩者之間。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過度追求風格的極速切換,比如說我就特別喜歡科技,或者我特別喜歡醫藥,但實際上來講,在歷史上做這種大範圍擇時的難度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通常會維持一個基本比例的配置,在這個過程中再去精選個股。因為我們覺得不論在什麼樣的行業都會有偉大的公司,在週期股當中也有偉大的公司,它的核心是未來有沒有增長。
以增長型思維去選擇當前更看好高階製造與新能源汽車
第一財經蔣漢昆:說到這裡,近期我們也能看到整個板塊是有明顯輪動的。 在您剛才提到的七大領域裡面,目前凱豐的配置比例是怎樣的呢?
凱豐投資王東洋:我們都會有一些,但最終還是要找裡面的好公司。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是一個增長型的思維。比如說我們在高階製造領域配的就會稍微多一些,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最近科技、消費、醫藥的估值已經比較高了,目前已經處於歷史峰位95%左右,包括現在 A股和H股的比價,這個指數大概已經超過了2015年。核心的原因在哪裡?我們覺得今年雖然有疫情的擾動,也有經濟修復的過程,也有流動性相對比較寬鬆。 但如果以未來3到5年的空間去看,可能科技和消費醫藥是值得去配置的,但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要看投資不同期限的問題。比如今年上半年,儘管疫情影響非常大,但是有很多高階製造類的公司跑出了非常好的業績,包括像光伏產業鏈,比如說它過去是做那種非常小的鑄造件、液壓件,但今年其實業績增長是非常高的。包括像科技裡邊也會有一些,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是消費電子的高峰期,利潤釋放得非常快,但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一定的風險,所以現在來講我們會相對更看好高階製造這個板塊。一是它技術的突破,第二就是進口的替代,第三是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不斷提升,這是非常核心的維度。 另外一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因為這是國家戰略,包括歐洲在6月份開始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也就意味著其實新能源汽車未來一定會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它對石油的替代,長期來看是值得我們去跟蹤的。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也會衍生出一批偉大的公司。包括我們會看到很多傳統的製造型公司,不論是養豬還是養雞,其實這種配種育種的技術,目前國內還有差距,因為它關係到我們未來蛋白攝入的問題,假如一些養殖類的上市公司有了突破,打破海外對這方面的技術壟斷,可能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科技和醫藥行業 20%的公司或仍能維持高增長
第一財經蔣漢昆:所以您覺得這方面是有國產替代的機會的?
凱豐投資王東洋:我覺得會有一些。其實這就跟過去我們在晶片領域一樣,包括我們在消費電子領域一樣,前提是你有沒有持續的研發,持續的投入?而且這需要一批偉大的企業家,能夠以長遠的視角和長期主義的思維去運作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A股過去其實有很多上市公司透過自己4到10年的大比例研發投入,透過看它們研發持續投入的比例,就能看出它們未來能否在這些方面形成突破。一包括一些醫藥類的上市公司,其實也是存在的。當然它們估值整體肯定偏高,但核心是看有沒有增長,我們認為在科技類和醫藥類中,可能只有20%的公司依然能維持可能年化20%——30%的增長,這些公司依然值得長期去配置。
未來市場整體或震盪向上
第一財經蔣漢昆:說到這裡,其實您在今年初對上半年的判斷,就提到會是結構性行情,市場走勢也印證了您的判斷。 那您對下半年剩下這幾個月市場的判斷是怎樣的?
凱豐投資王東洋:目前絕大多數資產管理機構,可能普遍都處於比較迷茫的狀態。因為今年影響全球的主要是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宏觀的政策面,一個是宏觀的基本面。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我們去看國內的經濟基本面。從3月份開始,一方面是國內流動性持續寬鬆,第二就是國內的復工高於預期,在這個過程當中,比如基建以及一些偏基建、設計類的公司,包括裝備製造類的,因為一季度受到比較大的影響,特別是2月份和3月份,所以業績在二季度出現了回補,可以看到它們訂單業績增長是不錯的,那麼未來三季度四季度能否維持這樣的增長,其實是存疑的。
而且從疫情的角度,現在我們已經看到有一些疫苗的生產,但是畢竟全球有這麼多的人口,我覺得新冠疫情還會伴隨我們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能未來會對經濟的修復造成一定的壓制,這是第一個。第二來講,我們看到國內流動性釋放後,在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上,其實是把“流動性合理充裕”的說法基本上刪掉了。擺明了在下半年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央行在為未來的經濟緩衝增加工具儲備。這是第二點。第三還有一個隱憂,就是我們會看到偏製造類的,比如說用PPI相對恢復還不錯,但是偏消費類的很多資料恢復得並不是那麼理想,而消費資料在GDP的佔比有60%左右,所以我們認為未來是偏震盪的行情。但是畢竟現在資金成本較低,流動性還在,尤其是美聯儲的這種流動性,特別是最近偏鴿派的言行,會對全球的寬鬆會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所以可能是偏震盪或略微向上的行情。
而在大類資產配置當中,我們會適度加大一些對債券的配置比例,因為隨著債券在4月份急速下跌,部分調整已經到位了,所以我們從8月或9月開始,有些配置的機會就會出現,但主要還是從票息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但它不會像4、5月份的時候,股票的價效比非常高,而債券的價效比比較低,因為資金它總會流向相對被低估的價值窪地。所以假如債券機會出現,在股票上我們就相對會偏謹慎一些。
至於大宗商品,我們會覺得一旦四季度經濟恢復不及預期,那麼今年大宗商品的庫存還是比較高的,包括對消費類大宗商品還是有些壓制,所以我們不排除下半年大宗商品會存在下跌的可能。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