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家電上半年靠投資收益挽救, 主營白電何時能趁勢而起?

海信家電上半年靠投資收益挽救, 主營白電何時能趁勢而起?

近幾年海信家電的整體營收業績增速持續下滑,盈利主要靠投資收益

近期,海信家電釋出了2020上半年度業績報告。儘管遭遇疫情,但受益於並表海信日立的紅利,上半年海信家電收入依舊保持兩位數增長,營收約為210.87億元,同比增長11.27%。

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上半年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歸母淨利潤約為5.03億元,同比下降47.56%。主要受一季度影響較大,2020年第一季度,海信家電營收75.86億元,同比下降12.68%;歸母淨利潤4355萬元,同比下降89.67%。

不過,海信家電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卻與訊息面背道而馳,在兩地大盤整體下跌的情況下,反而一路走高。截止8月25日收盤,海信家電報15.52元每股,漲幅超過6%,市值186.8億元。

主營產品市場不樂觀,上半年淨利遭“腰斬”

海信家電創立於1984年,主營業務涵蓋了空調、冰箱、冷櫃等白色家電領域產品的研發、製造、營銷和售後服務,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6年和1999年,海信家電分別在香港和深圳兩地掛牌上市。

近年來,海信家電的業務重心逐漸向空調轉移,去年海信家電增持海信日立的股份,並將海信日立的財務業績合併至公司財務報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空調市場已經不再維持往年的高增長態勢。據全國家用電器工業資訊中心資料顯示,2019年空調1912億元,同比下滑3.4%,是中國空調市場連續三年增長後遭遇的首次下跌。

到今年,空調市場的均價依然不容樂觀。受疫情打擊,2020一季度空調市場零售額跌幅超過一半,這也導致空調企業生存壓力更大。

在這一市場態勢下,行業頭部企業因存在渠道、品牌及技術的優勢,明顯受到市場的追捧,導致整體行業馬太效應現象更加突出,美的、格力、海爾等三大白電巨頭與海信的差距也進一步拉大。

上半年格力業績預報顯示,雖然呈現腰斬,但仍能實現63億-72億元的盈利;海爾上半年報顯示,公司毛利為68.66億元,公司股東應占期內溢利為13.35億元,經調整經營利潤為12.16億元;而美的集團的一季度淨利潤則是48.1億元。

反而,海信家電上半年淨利潤幾近腰斬。半年度業績報告稱,2020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約為5.03億元,同比下降47.56%;營收約為210.87億元,同比增長11.27%;基本每股收益0.37元,同比下降47.14%。

《每日財報》發現,突如其來的疫情更是加大了海信家電的庫存壓力,由於大家電需要上門安裝等問題,處處受到限制,需求減少,其銷量較旺季而言或將遭受重創。與此同時,其2020年上半年庫存達35.78億元,同比增長24.41%。

業績承壓靠投資收益,大手筆營銷未改盈利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開始之前,海信家電就已經開始承壓了。近幾年海信家電的整體營收業績增速持續下滑。

根據《每日財報》的統計,2017年至2019年,營收規模分別為334.8億元、360.2億元和374.5億元,同比增速為25%、7.5%和3.98%;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0.18億元、13.77億元和17.94億元,同比增長85%、下滑31%和增長30%。

雖然這3年中有兩年淨利潤增速遠超營收增速,但其主營業務的發展並不是唯一主因。其中,2017年淨利潤大幅增長的原因是處置了佛山寶弘物業的股權,獲得8.62億元收益,佔其歸母淨利潤比重約43%。

2019年則是將其控股49.2%的重要資產海信日立並表,在當年9月並表後,海信日立帶來的營收31.56億元、淨利潤1.83億元,2019年若剔除海信日立並表的影響,其營收其實是同比下滑了5%。

此外,檢視近年來海信家電的盈利結構,可發現其他收益和投資淨收益佔了公司淨利潤的很大比重。2017年至2019年,海信家電其他收益分別為1.25億元、3億元、2.78億元,佔歸母淨利潤比重的6%、21%和15%。

同期,投資淨收益分別為15.83億元、8.29億元和11.22億元,佔歸母淨利潤比重分別為78%、60%和63%。整體來看,近三年中,其歸母淨利潤的構成中有80%左右不是來自主營業務。

與此同時,海信家電的資金流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根據此前業績公告,海信家電2019年應收賬款達到了39.68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9.62億元,大幅增長33.95%。

而另一方面,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分別達到了75.6億元與53.17億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38.92%、21.59%,應付賬款中,賬齡在一年以內的數額高達51.89億元,佔比為97.59%,資金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海信家電上半年靠投資收益挽救, 主營白電何時能趁勢而起?

儘管海信集團業績連年承壓,但在營銷投入上還是大手筆投入。2015年-2019年,海信家電銷售費用為43.09億、46.41億、47.72億、50.06億、56.70億,每年都在持續增加,然而巨資投入的營銷似乎仍未改善海外業務的盈利水平。

海信家電上半年靠投資收益挽救, 主營白電何時能趁勢而起?

2015年至2019年,海信家電國內毛利率為27.19%、29.64%、27.68%、27.11%、29.87%,國外毛利率為12.71%、15.49%、7.07%、6.81%、9.09%。即使在頂峰時刻,國外毛利率仍不及國內一半。

裁員治標不治本,走出困境仍需時日

面對疫情考驗,海信家電2020年第一季度歸母淨利潤4355.04萬元,同比下降89.67%,扣非淨利潤則降低至-3740.49萬元。

對於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海信家電稱,主要原因是疫情對消費市場造成嚴重影響和衝擊,營收大幅下滑,規模不足導致毛利額大幅下降,費用率大幅上升,從而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季度業績釋出前,海信集團還曾因裁員陷入輿論風波。4月10日,海信被曝計劃大規模裁員一萬人,隨即引發市場熱議。隨後,4月12日,海信集團回應稱,目前網路已有的關於海信定量裁員的資訊,資料並不屬實。

據公開媒體報道,海信此前曾表示要“優勝劣汰”,即高管帶頭降薪、加速淘汰末位員工。在一季度報表中也可看出,其應付職工薪酬由期初的6.2億元,到期末下降了34.13%至4.09億元,減少了2億多元。

報告中,海信家電錶示這是因為“規模下降導致期末應付職工薪酬減少”,可以看出其裁員降薪的成效。其實海信集團的裁員行動已率先在國外開展。海信集團位於斯洛維尼亞的歐洲部門曾表示,該公司年底前將在歐洲裁員23%約2200人,以應對新冠疫情導致的需求下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20年,國內市場不景氣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市場造成嚴重的影響和衝擊,再加上家電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海信面臨著巨大的經營壓力,或許這才是海信裁員的根本原因。

同時專家也表示,裁員治標不治本,只能解一時之困。海信若想要走出困境,還需在業務方面尋求突破,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努力探索更多市場以及渠道。

令人擔憂的是,為海信家電帶大量營收的海信日立,實際上也出現了增速放緩的現象。2017年至2019年,海信日立營收增速分別為44%、17%和9.5%,淨利潤增速也由2017年的28%降至2019年的19%。

海信家電曾經的重心——冰洗業務,也一直處於低速增長區間,據資料分析,公司冰洗業務近四年營收復合增速為8.7%,具體到各年也經歷了負增長、中速增長、低速增長的一個週期。

面對下半年更加激烈的家電市場環境,海信家電將何時走出困境呢?《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57 字。

轉載請註明: 海信家電上半年靠投資收益挽救, 主營白電何時能趁勢而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