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杜蘇敏
CRO(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合同研究機構)行業又跑出了一個IPO。
9月15日,安徽萬邦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邦醫藥”)公佈申購情況及中籤率,此次網上發行有效申購戶數為788.67萬戶,有效申購股數為315.84億股,網上發行最終中籤率為0.0255934719%。
據瞭解,萬邦醫藥本次IPO發行價格為67.8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52.60倍,擬募資4.84億元。其中,約4.04億元將用於藥物研發及藥代動力學工程中心專案,剩下8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萬邦醫藥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同時提供藥學研究和臨床研究服務的綜合型CRO企業,透過合同形式為醫藥企業和其他醫藥研發機構提供醫藥研發外包服務。其客戶覆蓋國內知名藥企,包括華潤集團旗下如華潤賽科、華潤雙鶴藥業等多家公司,以及科倫藥業(002422.SZ)、國藥現代(600420.SH)、濟川藥業(600566.SH)等,在仿製藥領域經驗相對豐富。
萬邦醫藥前五大客戶 圖源:招股書
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陶春蕾、許新珞母子。其中,陶春蕾現年52歲,為碩士學歷,副主任藥師,曾任合肥第六製藥廠銷售員、車間主任、銷售副總、安徽聖鷹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安徽中醫藥大學老師等職務。2006年,35歲的陶春蕾創立了萬邦有限(萬邦醫藥前身)。許新珞為90後,現年28歲,碩士學歷,曾任深圳市康哲藥業有限公司臨床監查員。
目前,陶春蕾擔任萬邦醫藥董事長、總經理,許新珞為公司商務經理。據招股書披露,截至報告期末,陶春蕾和許新珞共同控制公司82.99%的股份。
過去三年,萬邦醫藥營收和淨利潤均實現持續增長。2020年至2022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39億元、2.11億元、2.61億元,三年營業收入的年複合增速36.27%;同期實現歸母淨利潤0.55億元、0.82億元、0.99億元,三年歸母淨利潤的年複合增速54.83%。
萬邦醫藥主要分為臨床研究服務和藥學研究服務兩大業務板塊,其中,超七成收入來自臨床研究服務。招股書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其臨床研究服務的收入分別為9955.55萬元、1.450億元以及1.88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4.80%、74.70%以及76.41%。
不過,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報告期間,萬邦醫藥的綜合毛利率持續下滑,2020年至2022年依次為55.79%、52.71%、50.38%。具體到兩大業務板塊的毛利率,2020年至2022年,其臨床研究服務毛利率依次為47.16%、42.87%及42.07%;藥學研究服務毛利率依次為75.88%、74.63%及67.21%,均呈下降趨勢。
對此,萬邦醫藥的解釋可以總結為兩個方面,一是公司團隊規模擴大,但人均效率降低,導致毛利率下降;二是平均專案合同金額下降,驅動毛利率下降。其中,萬邦醫藥還特別提到,2020年開始,公司的新增合同價格呈較為顯著的降幅,主要由於臨床CRO市場的參與者有所增加,產生了一定的擠壓效應。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萬邦醫藥預試驗平均專案合同金額分別為62.81萬元、47.75萬元以及41.42萬元,公司正式試驗平均專案合同金額為286.49萬元、244.12萬元以及260.10萬元,整體呈下降趨勢。
圖源:圖蟲網
事實上,萬邦醫藥的毛利率下降並非個例,在其列舉的同行業可比公司當中,泰格醫藥(300347.SZ)、博濟醫藥(300404.SZ)、諾思格(301333.SZ)、百誠醫藥(301096.SZ)均出現臨床研究服務毛利率連續三年下滑的情況,這背後是CRO行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現實。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資料顯示,中國具有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的認定機構從2018年初的625家提升至2022年超過1186家。不乏有聲音指出,隨著國內CRO公司的數量的持續增長,市場“內卷”,價格戰不斷加劇,供給端價格不斷下探。
為此,萬邦醫藥也在尋求增量。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募集資金投資專案中,萬邦醫藥也在建設創新藥研發平臺。
萬邦醫藥指出,在新一輪醫藥政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增幅較快,創新藥的研發投入保持了較高的增幅水平。公司順應行業發展趨勢,積極建設創新藥開發平臺,強化公司在藥學研究服務領域的戰略佈局。而在臨床研究服務方面,萬邦醫藥也希望把握創新藥發展機遇,併為此搭建了I-IV期臨床研究服務平臺,包括組織架構、人員儲備、管理體系等,並逐步拓展I-IV期臨床研究服務。
不過,萬邦醫藥也坦承,公司在I-IV期臨床業務中的方案設計能力與主要從事該業務的可比公司存在差距,創新藥的藥物發現關鍵技術也尚未掌握。此外,I-IV期臨床研究需要CRO企業與多家醫院合作,在全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從而滿足試驗運營的要求,人員需求也更高。
而創新藥的研發週期較長、研發難度較高、失敗風險較大,對技術人才的需求和研發投入的要求很高,因此,上述領域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
“目前公司的業務規模尚不足以支撐快速拓展上述領域的業務,但隨著業務規模的不斷增長和募投專案的順利實施,公司將逐步增加相應投入,若未來無法順利實現上述領域的拓展,將可能對發行人的抗風險能力和成長性造成一定衝擊。”萬邦醫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