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綠色金融:構建標準體系 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

代表委員熱議綠色金融:構建標準體系 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

綠色是可持續發展的底色。“雙碳”目標的正式提出,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低碳轉型制定了時間表。綠色低碳轉型需要綠色金融支援,如何進一步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備受關注。

今年全國兩會,多位代表委員和業內專家為綠色金融建言獻策,提出了兼具可行性和前瞻性的解決思路。

完善體制機制

構建綠色金融標準體系

多位代表委員聚焦碳減排。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殷興山認為,綠色金融發展仍面臨著標準不完善等挑戰。他建議,圍繞碳減排構建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建立市場主體碳資訊採集與核算、金融產品環境效益核算等相關標準。

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表示,建議“雙碳”立法選擇一些比較成熟、緊迫性強、可操作的專門行業領域,率先設立專門的法律法規,例如加快綠色金融立法。

還有一些代表委員表示,要警惕高碳行業轉型過程中的風險,並建議採取前瞻性措施。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在綠色轉型過程中,煤炭、鋼鐵、有色、化工、水泥等傳統能源和高耗能產業為主的區域,將面臨主體性產業替換的衝擊。這可能引起高碳資產價值下跌和重估,進而影響區域性金融穩定。

“有關部門和地區應未雨綢繆,對金融風險防控、接續產業培育、員工退出安置和再就業培訓等抓緊制定前瞻性、針對性強的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劉世錦表示。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中國證監會原主席、原中國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建議,加強綠色低碳轉型風險管理,將氣候和環境因素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前瞻研判傳統能源和高碳行業的潛在經營風險,將碳表現、碳定價納入授信管理流程,嚴把新上專案的碳排放關。

加大支援力度

擴大綠色信貸規模

今年全國兩會,來自企業的代表委員建議加大綠色金融支援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金風科技董事長武鋼建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倡導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的政策體系及評價標準,出臺綠色信貸的監管激勵措施,包括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延長貸款期限等。

來自金融系統的代表委員表示,對綠色發展的金融投入將繼續加碼。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表示,今年將繼續引導結構穩步最佳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積極做好“加法”,引導加強金融服務,著力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援,精準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信貸支援。

還有來自地方政府的代表委員建議,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擴大綠色信貸規模。

“我國綠色金融內部發展不均衡,綠色投資與碳金融發展相對滯後。”全國人大代表、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偉坤建議,完善綠色金融產品,縮小綠色金融系統內部發展差距,實現綠色金融系統內部協調有序發展。繼續發展綠色信貸與綠色債券,保持其在我國綠色金融中的主力作用。

拓寬融資渠道

構建綠色金融產品體系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綠色信託、碳金融產品等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

截至2021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存量規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內綠色債券發行量超6000億元,同比增長180%,餘額達1.1萬億元。同時,綠色債券期限搭配更為合理,成本優勢逐步顯現。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認為,“雙碳”目標下,除了持續推進綠色產業發展,也要將更多目光放在高碳行業的轉型升級,避免“運動式”減碳,引導和撬動金融資源支援實體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避免因“一刀切”撤資引發對相關產業的連鎖打擊問題,有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

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表示,滿足綠色企業的融資需求應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拓寬綠色融資渠道,支援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二是降低綠色融資成本,繼續運用好人民銀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為市場提供低成本資金,並透過綠色金融評價提升商業銀行向綠色企業和綠色專案貸款的積極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55 字。

轉載請註明: 代表委員熱議綠色金融:構建標準體系 讓綠色金融“叫好又叫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