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經濟日報社、廊坊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大會”9月19日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行。有關地方負責人、國內數字經濟領域的權威專家、業界代表圍繞“數智賦能產業 創新引領未來”主題,深入探討交流、加強對接合作,為培育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建言獻策。
搶抓發展機遇
數字經濟作為引領未來的新經濟形態,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數,又是經濟轉型發展的新藍海。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各部門、各地方積極行動、主動作為。
“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經濟大國,未來必將成為全球數字化發展的引領者。”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曲鳳宏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的優勢進一步凸顯,電子政務、遠端辦公、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等各類線上服務呈現爆發式增長,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
為拓展新藍海,河北省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冬奧會籌辦等重大歷史機遇,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強省。據河北省工業和資訊化廳黨組書記、廳長龔曉峰介紹,河北省全面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雙輪驅動”,2019年,河北省數字經濟規模近1.1萬億元,位居全國第10位,同比增長15%,佔GDP比重超過31%。廊坊市也大力培育數字經濟,電子資訊產業規模居河北省首位。
“我們將進一步搶抓重大機遇,展開務實合作,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表示,廊坊市已建成潤澤國際資訊港等4個大型資料中心,運營機架數量超過6萬架,成為京津冀資料儲存高地和北方算力中心。
河北省數字經濟聯合會會長吳顯國也指出,加強大資料產業創新應用領域的深度交流合作,是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方向,河北省將繼續主動加強協同合作,有效實現京津冀三地大資料產業的優勢互補。
築牢“數字之基”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堅實的基礎支撐。
“新基建既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數字經濟的發展根基。”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超男認為,在新基建助推之下,我國將加快推進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的數字化轉型,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5G是支撐垂直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轉型的關鍵新型基礎設施。”中國無線電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工業和資訊化部通訊科技委常委李國斌強調,5G的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使其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河北省通訊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周景耀介紹說,5G與4G相比,具有更高速率、更低時延、更廣覆蓋的特點。5G峰值速率10倍於4G,傳輸時延僅毫秒級,連線能力達百萬級。5G開啟了萬物廣泛互聯、人機深度互動的新時代。
據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測算,2020年至2025年,5G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15.2萬億元;其中5G帶動的資訊產業增加值部分,預計增長3.3萬億元;5G技術對其他產業貢獻部分,預計增長11.9萬億元。
當前,5G正進入商用關鍵時期,加快5G發展是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行動之一。有關專家建議,要把5G賦能數字經濟新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等相關政策檔案中,把5G網路建設納入各級政府國土空間規劃,加大地方政策支援和落地實施,合力推進5G建設發展各項工作。
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主任曾宇指出,網際網路基礎資源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從長期看,要從微觀、中觀、宏觀三個方面來加強網際網路基礎資源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要儘快突破量子網路、衛星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加快促進網際網路基礎資源政策生態、技術生態、產業生態的構建與協同發展。
提升融合水平
當前,數字經濟深刻融入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正成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驅動力。
賽迪顧問釋出的《2020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DEDI)》顯示,全國31個省份數字經濟融合指標平均值30.1。其中,14個地區位於平均線以上,較2019年數量增加,表明我國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水平有所提升,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進展。
“面向實體經濟,提高融合發展能力。”賽迪集團總經理、賽迪顧問總裁秦海林建議,要深化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持續推進產業數字化、壯大融合產業,重塑生產方式、服務模式和組織形態,提升實體經濟的發展韌性。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院長、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給與會者帶來這樣一組資料:全球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市場規模預期年均複合增長率達33.4%;2035年,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預計將帶動全球經濟增長30萬億美元。
“工業網際網路是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徐曉蘭從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首先,最佳化存量,促進企業提質增效降本。積極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廣泛開展企業尤其是製造企業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幫助企業減少用工量和壓縮運營成本,最佳化資源配置,大幅提升各環節的工作效率。
其次,做大增量,推動企業向價值鏈高階延伸。透過跨裝置、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全面互聯互通,實現企業生產運營的多元資源最佳化和多維創新協同,從而推動生產製造服務體系的智慧化升級和價值鏈拓展,帶動技術高階化、產品高階化、裝備高階化,面向柔性生產、敏捷響應、綠色運營等方向重構企業發展模式,催生個性化定製、網路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新業態。
再次,融通發展,激發企業培育形成新增長點。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步伐,跨行業、跨地域、跨時空實現創新資源的快速匯聚,促進各種要素資源的高效共享,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在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教授白津夫看來,數字經濟的發展,在重塑產業格局的同時,也在重構產業邏輯。比如,從競爭優勢到“協同創造”,從規模經濟到範圍經濟,從組織化管理到平臺化管理,企業組織從層級化到網路化結構,從中心化向平臺化轉變,從做專案到做生態。
“面向數字時代,要形成新的產業發展邏輯,運用新的邏輯指導產業發展。”白津夫提醒企業界人士,數字時代不要重複工業時代的產業邏輯,否則走不通,也做不大。(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紅豔 周 雷 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