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幾個月來,標普500指數日內波動性一直處於較高水平,這讓期權交易員不得不利用短期合約迅速獲取回報。
週二,這種風險交易策略再次出現。隨著標普500指數在美聯儲會議前夕的一個劇烈交易中逆轉了1%的漲幅,動盪加劇了未來24小時內到期的期權交易狂潮。此類合約交易量巨大,佔該指數總成交量的一半。
這一風險策略曾經是短線交易員在meme股票上尋求快速獲利的熱門玩法,而如今似乎在散戶和機構投資者中變得更受歡迎。根據高盛彙編的資料顯示,在第三季度,一天內到期的標普500指數期權佔總交易量的40%以上,幾乎是六個月前的兩倍。
不過,這一熱潮加劇了人們的擔憂,即衍生品可能會放大標的資產的波動,從而可能造成市場混亂。同時,這也反映了美股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股票投資者非常關注每時每刻的訊息,以至於盤中波動不斷增強。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股票衍生品策略師Amy Wu Silverman表示:“最初有一種說法認為,這種短期交易屬於散戶交易,但我不認為這能涵蓋全部狀況。這是美聯儲極度依賴資料造成的結果。只要我們仍然相當依賴資料,這種情況就會繼續發生。”
週二是標普500指數在2022年第26次在單個交易日內抹去至少1%的漲幅或跌幅。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市場從未經歷過如此頻繁的波動。震盪的市場滋生了對沖活動和投機行為。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等公司將期權到期時間延長到每個工作日的舉措也助長了股市的繁榮。
在Stifel Nicolaus & Co.股票衍生品策略師Brian Donlin看來,在通脹資料和美聯儲言論主導市場的情況下,短期合約的使用增加表明,任何長期信念都是徒勞的。
“這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發展,因為完美的條件已經存在。我自己也在使用,”Donlin表示,“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清晰一致的宏觀資料點作為催化劑。”
另外,這種交易模式尤其吸引了散戶投資者。根據摩根大通匯編的資料顯示,所有涉及散戶的期權交易中,一天或更短時間內到期的期權交易約佔13%,相比之下,2020年這一比例為5%。
隨著短線交易員擠佔市場,機構投資者不得不密切關注散戶資金流動,以適應市場變化。野村策略師Charlie McElligott也注意到,專業投資者最近開始效仿散戶的做法,在期權到期前大舉買進。
一些市場觀察人士將這一熱潮歸因於防禦性專業投資者需要透過買入看漲期權來趕上市場反彈,這一舉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標普500指數在10月13日的5%逆轉。其他人士則認為,機構正在利用這些產品在動盪時期管理投資組合風險。
不過,無論原因是什麼,有一點是明確的:由於更容易受到標的股票或指數價格變化的影響,短期期權會使投資者面臨巨大的利潤和損失。
SpotGamma創始人Brent Kochuba對這種短期合約激增的情況表示擔憂。他認為,這種流動可能會給市場帶來巨大的波動,因為它迫使做市商積極對沖這些頭寸。
“這會導致整體形勢混亂,同時使風險上升,”Kochuba表示,“我們認為,目前的風險在於,某個重要的頭條或其他資料要麼使這種短期合約成交量激增,要麼引發一波勢如潮水般的單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