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李苑)《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助力中國經濟“下半場” 積極財政政策有望加速兌現》的報道。文章稱,今年以來,我國推出減稅降費、新增地方專項債、下發抗疫特別國債等多項積極財政政策,為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了強大支撐。多位專家表示,下半年財政政策的積極效應會更大力度地顯現,實體經濟恢復向好的勢頭有望持續。
(小標題)減稅降費將更加註重實效
按照計劃,今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預計將超過2.5萬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日前透露,我國加大減稅降費力度,今年以來已累計超過1萬億元。
中國財政預算績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減稅降費的重點既在減稅更在降費。減稅重在落實好現有減稅政策,嚴禁以各種名義收繳過頭稅和清繳欠稅,切實防止企業稅收負擔增加。降費重在降低行業壟斷性和公共服務性收費標準,讓更多企業能夠從降費中得到真正實惠。
2.5萬億元減稅降費是關鍵一招,且減負效應集中在下半年。近期,無論是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是財稅部門座談會,都談及要注重減稅降費的落地效果。
對此,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陳東浩表示,財政部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加大指導和督促力度,繼續密切關注各行業稅負變化,跟蹤做好效果監測和分析研判,幫助企業用足用好政策,更好地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平穩執行。
大規模減稅降費背景下,加之受到疫情衝擊,今年上半年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離今年預算安排仍有較大差距。“預計後續政策還將著力提振實體經濟活力,促進企業和居民收入增長,為稅源修復注入活力,進一步帶動公共財政收入增加。此外,應該也不乏以提高國有企業利潤上繳和盤活存量資金等方式來補充收入,下半年財政收入增速可能達到1.9%。”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
(小標題)財政支出重心轉向穩投資
因為收入端壓力以及疫情影響,上半年財政支出強度雖然不減,但節奏有所放緩,主要投向為城鄉社群、教育、衛生健康、社保就業等領域。
和財政收入面臨的情況一樣,今年上半年公共財政支出累計增速為-5.8%,也遠低於全年3.8%的增長要求。在諸建芳看來,隨著生產生活漸入常態,更多的財政支出將會逐步落地,提振經濟增長。綜合來看,按照恰好完成預算規定的增速要求,保守估計下半年支出增速將達到14%。
保證基層“三保”需要仍是預算安排的重中之重。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達到83915億元,比上年增加9500億元,增幅12.8%,增量和增幅都為近年來最高,並重點向中西部和困難地區傾斜。
據財政部預算司一級巡視員王克冰介紹,綜合分析來看,今年地方“三保”方面,資金來源上是有保障的,資金分配上是可直達的,責任落實上是明確的,組織領導上是有機制的,對個別市縣財力困難的,也能夠透過相關工作機制及時解決。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抓好各項落實工作,密切關注地方財政執行情況,加強對地方的指導,確保地方財政平穩執行。
(小標題)專項債將提振三季度基建專案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考慮到資金從籌集到運用、再到發揮作用有一定時滯,上半年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和特別抗疫國債效能的相當一部分將會在下半年體現出來。
在全年專項債額度創新高背景下,今年新增專項債發行節奏加快。上半年共發行2.24萬億元,超過2019年全年2.15萬億元的發行規模,下半年剩餘1.51萬億元待發。
募集資金用途方面,上半年發行的新增專項債主要分佈於公路、軌交類基礎設施,以及市政產業園區等其他基礎設施。從時間來看,二季度專項債對基礎設施建設支援力度加大,其中4月和6月交通類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和其他基礎設施佔比超六成。
廣發證券宏觀資深分析師吳棋瀅表示,剩餘新增專項債相當於去年全年額度的七成,8至9月或迎來專項債的又一發行高峰,將對三季度基建專案產生提振作用。對於下半年行業結構,需要同時關注存量(產業園、新基建、生態環保、水務水利、醫院建設)與增量(舊改、公共衛生,以及文體娛樂、旅遊等配套設施)。
除了專項債,目前抗疫特別國債已累計發行7200億元,完成1萬億元發行任務的72%,剩餘2800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將在7月底發行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