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曦科創板掘金: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不足50% 盈利無期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成員,雲從科技此次遞表,給“AI第一股”花落誰家增添了更多想象空間。但事實上,相較於同行而言,較低的毛利率空間、遙遙無期的盈利時間表,雲從科技流血上市背後到底還有多少待解難題?
報告期內鉅虧23億 綜合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雲從科技流血上市背後始終繞不過持續虧損的難題。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營收達0.65億元、4.84億元、8.07億元、2.20億元;相對應的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達1.06億元、2.00億元、17.08億元、2.86億元,報告期內累計虧損達23億元。
但云從科技的錢的確是花在了刀刃上,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0.59億元、1.48億元、4.54億元和2.47億元,佔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 112.00%。只不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否會拖垮自身,成為外界猜疑的原因之一。
招股書中,雲從科技顯示出對盈利遙遙無期的擔憂,雲從科技表示,“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記憶體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科技綜合毛利率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綜合毛利率達,36.79%、21.70%、40.89%、53.35%,而同行業綜合平均毛利率達69.28%、68.72%、63.47%、66.61%。
其中,雲從科技對政府補助金較為依賴。招股書顯示,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政府補貼達368.61萬、2828.66萬、5616.72萬、828.66萬。
此外,雲從科技還面臨客戶和供應商集中的問題。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9.77%、62.26%、51.83%和 31.23%;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合計佔當期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9.24%、66.65%、37.36%和 29.04%。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客戶財務出現問題亦或是供貨渠道不穩定都會對雲從科技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估值“不及格” 核心技術營收佔比未過半
目前“AI四小龍”都在搶奪“AI第一股”稱號,只不過這條道路似乎並不通暢。曠視科技、依圖雖已披露上市檔案,但曠視的港股IPO一再被擱置,依圖科創板IPO稽核狀態變更為“已問詢”,而商湯科技還未公佈確鑿的上市計劃。
據統計,自2015年成立以來,雲從科技共進行10輪融資,融資總額超30億元。今年5月,雲從科技完成18億元C輪融資。融資上雖然步步緊逼,但云從科技的融資規模和估值在“AI四小龍”中卻並不突出。
《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科技、曠視科技、雲從科技、依圖科技估值分別為500億元、300億元、200億元、140億元。 雲從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龍”第三名。
不可否認, 人工智慧未來“錢景”廣闊,以影象語音、智慧識別、知識問答、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大踏步式提速,資訊鴻溝正在被逐個突破。賽迪資料顯示,2019 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1291.4億元,同比增速為30.8%。預計到 2022 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達到 2621.5 億元,增長率為 28.8%。
今年11月5日,雲從科技創始人兼CEO周曦曾公開表示,雲從科技是技術立身的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技術——人機協同。但從招股書來看,報告期內,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的營收佔比卻始終不及人工智慧解決方案。2017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營收佔比為27.73%、6.41%、23.48%、46.61%,人機智慧解決方案營收佔比,72.27%、93.59%、76.52、53.39%,前者低於後者44.54%、87.18%、53.04%、6.78%。
綜合來看,雲從科技核心技術營收佔比未過半,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以及產品落地“造血”能力更是始終受到外界質疑。隨著傳統巨頭自研組建團隊湧入AI賽道,當部分賽道面臨封閉期在即,未來留給雲從科技的時間並不充裕,周曦不僅要在研發上提速,更應該有現金儲備,上市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