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短評:美國打人權牌,為何扯上中國光伏產業?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美國打人權牌,為何扯上中國光伏產業?
中新社記者 聶芝芯
繼棉花之後,新疆的光伏產業也被西方勢力盯上了。近期,美國政客、行業組織、媒體接連給新疆的太陽能裝置以及零部件製造貼上“強迫勞動”的標籤,試圖將中國光伏產業排擠出國際市場。
近數年來,以產業鏈脫鉤、科技脫鉤為底色的“對華脫鉤”牌,成了華盛頓對抗北京的常規工具。即,根據美國政治需要,將中國某一產業尤其是優勢產業當作“假想敵”,聯合盟友進行圍剿。
哈密石城子光伏產業園區。陳建軍 攝
這些年,圍堵中國科技公司、斷供中國晶片、鼓吹美企撤離中國、汙名化新疆棉花以及太陽能裝置……不管是中國處於領先地位的5G技術、紡織業、新能源行業、外資吸引力,還是中國依賴外部進口的晶片產業,都遭遇了美國“定製大棒”的定點打擊。
美國前任總統言必稱“美國優先”,美國現任總統將中國定義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參議院外委會前不久透過“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針對中國的意味頗濃。通俗地理解,美國面對中國的心態是:我比你強的地方,我要卡你脖子;你比我強的產業,我要排擠你;怎麼排擠最高效?輿論造勢與國家行動相互配合。
新能源是現任美國政府基建計劃的一個重點,光伏產業也關乎氣候領域“話語權”,在此大背景下,美方抹黑中國光伏產業的表演,怎麼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基於此,上述事件讓外界看到了真真假假的“主義、生意、利益”以及“道德、商業、政治”相互雜糅的美式運作。以所謂“國家安全”之名,詆譭中國企業海外竊取資料,其實是為美國科技產業清理競爭對手;站在所謂人權立場上,炒作新疆“強迫勞動”等虛假資訊,干擾國際認知,企圖打擊中國相關產業並以疆遏華。
然而,美國“對華脫鉤”牌打得並不高明。美國晶片巨頭因喪失中國訂單而影響研發投入,抵制新疆棉花的西方大牌改變口風,美國的光伏市場份額難撼中國光伏產業走向……美國《外交》雜誌曾分析,選擇切斷與中國的關係可能導致美國與世界脫節。
電力工人在組塔。黃俊琿 攝
幾十年來,中美經貿之間建立了“複雜的需求和迷宮般的供應鏈網路”,絕不是抽刀斷水就能斬斷的。產業鏈脫鉤如同射出一支迴旋鏢,命中他人,卻也自傷不輕。
“希望我們能在某種程度上把智慧財產權、人權和其他東西從貿易中分離出來,繼續鼓勵兩個經濟巨頭構建自由貿易環境”——美國商界精英的這種認知,代表了“理性美國”的心聲。
從務實的角度看,以莫須有之名強行改變商業規則,無法真正解決美國遏華的心病,卻會反噬美國相關產業。本來,合作共贏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實現途徑。如今美國政客千方百計頻出新招阻遏中國,種種表演,已讓人看穿了道義“皮袍下面藏著的‘小’來”(中國作家魯迅語),原來竟是如此不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