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撤退!花旗57億賣零售業務,澳洲一銀行接手!接連放棄全球13地,下什麼棋?
風雲變幻,又傳來全球大型銀行業務重組新進展。
在宣佈個人業務退出包括中國在內的13個市場的四個月後,花旗銀行日前宣佈,已協議將其澳洲消費者業務出售給澳大利亞市值第四大銀行——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下稱“NAB”),交易價格將近12億澳元(約合人民幣57億)。
實際上,近年來積極進行業務重組的全球大型銀行不止兩三家,而伴隨著全球經濟下行風險突出和後疫情時代的到來,不少外資銀行在業務重組的同時,紛紛表示看好亞洲市場。
澳洲國民銀行接手
作為退出亞洲以及東歐零售業務的第一階段,花旗集團已將其澳大利亞消費者業務以近12億澳元的價格出售給澳大利亞國民銀行(NAB)。
NAB於當地時間8月9日宣佈,已與花旗集團簽訂了一份協議,擬議收購花旗集團的澳大利亞消費者業務。宣告中稱,擬議的收購仍需獲得監管部門的批准,其方式主要為資產和負債轉讓,NAB將購買花旗集團消費業務的淨資產,並支付2.5億澳元的溢價。
具體來看,花旗集團在澳的消費者業務淨資產總額為32億澳元,截至6月的隱含估值為34.5億澳元,為此,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所需股本約為12億澳元。
從當日公開的擬收購交易情況來看,花旗將把122億澳元貸款和90億澳元存款轉給NAB。作為澳大利亞市值第四大的銀行,NAB的人員也將隨著此次交易變得更為龐大,將迎來包括高階管理層在內的約800名花旗員工加入。
“花旗集團消費者業務的擬議收購帶來了無擔保貸款的規模和深度專業知識:特別是在信用卡領域,其也仍然是客戶付款和管理現金流的重要方式。”NAB執行長羅斯·麥克尤恩(Ross McEwan)表示,隨著支付行業與卡領域的迅速發展,此次收購將獲得更大份額的支付和交易資料,從而有助於推動該行個人銀行業務的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援了NAB個人銀行業務的戰略增長目標。
據NAB披露的訊息,上述擬議收購的完成還尚待一些監管部門批准,包括來自聯邦財政部長、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和澳大利亞消費者信貸委員會的批准,預計這一系列審批工作將在2022年3月完成。
機構業務仍是香餑餑
值得注意的是,在NAB日前釋出的宣告中,特地強調花旗集團在澳大利亞的機構業務不包括在擬議收購中。也就是說,花旗在澳洲的機構業務並未花落旁人。
今年4月15日,花旗集團突然宣佈,將對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計劃退出包括中國市場在內全球13個市場中的個人銀行業務。從今年該集團一季報中可窺的是,強勁的企業機構客戶業務表現令其欣喜,而這也或許是花旗宣佈這項新戰略的一項契機。
此次與NAB的交易正是打響了業務重組工作的“第一槍”。“正如這筆交易所顯示的那樣,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向前推進,更新我們的戰略,並執行我們已經做出的決定。”花旗集團執行長範潔恩在宣告中稱,集團對該筆交易的經濟效益“非常滿意”,並計劃將所得款項用於戰略重點的投資,並繼續向股東返還資本,以及為澳大利亞的1500家機構客戶提供服務。
據瞭解,花旗將計劃退出在澳大利亞、巴林、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和越南的個人業務,將調整為在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倫敦的四個財富中心經營上述地區的消費者銀行業務。不過,花旗將繼續在上述13個市場中服務機構客群,包括私人銀行、現金管理部門,以及投資銀行和交易事業等。
“雖然其他13個市場都有優秀的業務,但我們沒有競爭所需的規模。”花旗集團執行長範潔恩彼時在宣告中稱,該集團相信其資本、投資美元和其他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配置,以應對亞洲財富管理和機構業務中回報率較高的機會。“我們將繼續提供戰略決策的最新資訊,同時努力提高我們為股東帶來的回報。”她表示。
亞洲市場引青睞
不單單是花旗,包括美國銀行、匯豐銀行和德意志銀行在內的全球大型銀行都在進行著業務層面的戰略調整,其中多有加註亞洲市場之舉。
據外媒報道,美國銀行從去年開始重組全球股票部門,該行銷售和交易業務高層管理層也進行了改組。此外,匯豐也在醞釀推出美國零售銀行業務,將業務重點轉向財富管理和國際銀行。今年4月,匯豐宣佈多個核心業務部門的全球主管將遷至中國香港工作,而香港和新加坡開設新的家族辦公室,以更好服務亞洲地區的高淨值客戶。
而在英國退歐後,德意志銀行也快馬加鞭對企業銀行進行改革重組。該行宣佈,將把100名銀行家從倫敦遷往歐盟和亞洲的辦公室。
渣打集團也在去年秋季宣佈,將把零售和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業務合併為一個新的部門,還將把東盟和南亞區域與大中華和北亞業務合併。“把重點進一步放到整合我們的亞洲業務方面,可讓我們在企業和機構客戶在這些富有活力的市場開發業務之際,更好地為它們服務。”渣打集團行政總裁溫拓思(Bill Winters)彼時在宣告中表示。
花旗銀行在今年春天也表示,花旗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重組不涉及花旗在中國市場的企業和機構客戶業務。“中國市場仍然是花旗全球戰略和業務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花旗方面彼時還稱,將在華尋求籌備一家證券公司和一家期貨公司,以進一步豐富其產品和服務。近日,花旗中國也獲得了《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將正式為國內公募和私募提供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服務。
聚焦跨境與財富管理
從早前經營情況來看,外資行在中國內地的展業並不十分樂觀。有外資行高管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坦言,外資行在內地展業普遍會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如何突破國與國之間在市場環境、文化、法律制度等層面存在的差異問題一直是各家的焦慮點。
“現在國內不管是國有行、地方行,還是私人銀行都有佈局很多,業務空間就這麼大,外資進來就很受限制。”亦有華東地區資深銀行從業者向券商中國記者直言,國內銀行業本身相關業務都“吃不飽”,在國內銀行業發展迅速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外資行在網點佈局等方面難以有出色表現。
近兩年來,許多外資行也正加碼財富管理業務。“外資行在跨境業務、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資本運作和風控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有分析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對於在歐美市場已經發展相對成熟的財富管理,外資行相對來說經驗較為豐富,“國內經濟持續保持高增長,居民財富積累快,從近年來趨勢看,高淨值人群規模在快速擴大,相應個性化、高質量的的財富管理服務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其表示。
目前,國內金融服務業發展總體滯後於實體經濟需求,除了企業、投資以及居民巨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層面,國內投資者還有全球配置資產需求,而海外投資者投資國內人民幣資產需求。
光大銀行(3.370, -0.03, -0.88%)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也向記者指出,未來,外資行在較好平衡其優勢和市場競爭的領域內可能會聚焦以下幾類業務:
一是跨境金融業務,例如境內外投融資業務,深度參與人民幣跨境結算、投融資業務和一帶一路業務等;
二是國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除投融資之外,還有企業風險管理、資訊服務,幫助企業拓展全球市場等;
三是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以及和中資行深度合作競逐個人業務市場等。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