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心態,人人都是創業者。

一個在新消費領域創業的創業者,乾的是食品這個領域。離職創業之前在一家廣告公司做到比較高的職位,薪水也不低。

這兩年看到大家都在消費升級領域創業,加上自己有很強的營銷方面的經驗,所以也辭職投身到消費升級領域創業,然後找了個代工廠生產產品,但是做了快兩年多了,一直在銷售上上不去了,做去做來就是感覺在做一個小生意,現在非常的迷茫,有幾個問題要交流下:

1 越做就越發現做消費品牌就是一個小生意模式。每天就是買和賣,感覺跟以前的高大上的創意行業有好大差別心理落差很大,怎麼辦?

2要不要繼續下去。雖然聽起來很高大上,但是實際上是一個特別無趣的行業,比如很多時候都是在工廠盯生產,以及跟各種渠道商打交道?

3為什麼感覺像良品鋪子、拼一拼酒、龜殼避孕套、周黑鴨這些品牌就能這麼快做大做起來呢?我能做到這麼大呢?”

問題1可以更改為“我不想做奶茶店了,我不想做理髮店了”因為這些行業都賺不到錢。很多人都陷在同樣的問題而不能自拔。

基本上成功的難度跟創業上市的難度值應該是差不多的。成為每個行業的百分之5頂尖層付出的時間難度可能是差不多的。成為一個合格的創業者,需要很多年的煎熬。

為什麼有的創業者創業兩三年就能打成呢?瞬間就能估值10億美金呢?

但是你可能忽略了,他在成為創業者之前,可能在這個職業領域,10年如一日訓練了幾千天。

你會發現一個基本事實,任何行業和所謂的階段性成功都是用時間堆積的成功,時間多就大成,時間少就小成。


第一個問題,關於做消費品創業的心理落差的問題。其實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心理落差。時代變化太快,父母時代,進國營的單位工作是最不會有心理落差的事情,因為工作有保證,覺得要比創業高著一個心理優勢呢。

後來改革開放人很多都下海做房地產。那個時候,如果你說你是幹網際網路的,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網際網路。你會發現剛開始馬雲辭職去幹網際網路,也沒有幾個人能理解的。


那當年早幹嘛去了,還不是覺得這是看不懂的行業,,當年你看不起的碼農一個個跟著老闆上了市,娶了白富美。

咱們也不要有行業鄙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天瞧不上行業,明天可能就是香餑餑,再說到心裡落差的問題,其實誰都有。

最開始就是個小記者,當時有個同學在寫公眾號,我們經常轉他文章。再後來,這位同學有一天說融了天使了,還是一個我們確實沒聽過的天使投資人投的,當時年輕的我們覺得,這怎麼能投呢。後來過了兩年,這位同學的號又陸續拿了若干輪,辦公室也搬到了高大上大望京地區。

因為你跨界到了一個跟你完全維度不一樣的行業,你還處於行業最落後的百分之10,你拿什麼去找你的尊嚴呢?你要是不熱愛的行業,你幹什麼行業,你都覺得你是行業的底層,活的沒有尊嚴。你要是熱愛的行業,每天都有幹不完的活,哪還有時間去想所謂的心理落差。要麼調整好自己心態接受自己從底層慢慢積累。


拼一拼酒幾百億銷售額呢!海天醬油這樣的公司畢竟是千億市值呢?龜殼避孕套也百億呢?周黑鴨也幾百億呢?你能先幹到萬分之1銷售額再看看心理狀態怎麼樣?

總之的意思就是,心態不好就去調整心態,心態好就認真好好幹,實在不想幹就去做點別的你覺得熱愛的,千萬別蹉跎時間了,不熱愛的東西怎麼也做不好。尤其是幹品牌這種慢行業。


什麼是有趣的行業?

基本上行業裡乾的不好的都會覺得行業無趣。

基本上乾的好的,從來不會說行業無趣。

只要是跟吐槽行業問題太大、行業沒有救了的創業者,後來基本都倒下了。

只要偏執的說行業很有希望,肯定是風口的創業者,並且堅持五年還在這麼認為的都幹起來了。


品牌創業者裡,快速做到很大的基本都是在行業有超過10年經驗的。做到次好的,都是一天當做兩天過,每天就是瘋狂發自己公司產品圖片的。基本做不成和做不大的的都是朋友圈吐槽行業不好的。

比如吐槽渠道商不讓進渠道、比如便利店扣點高,比如吐槽工廠太坑爹不給代工成本降不下來,感覺活不下去了,然後又不去找方法的。所以,覺得有趣的都能幹得好,覺得無趣的基本都幹不好。

有了心態,人人都是創業者。

"冷風嗖嗖,外面下著大雪,你要騎著電瓶車去跟一個夫妻店補貨,去的慢了,店主立刻威脅下次不賣你的貨了。"

"一群人開了一整天會議,並沒有任何好的方法打入到便利店系統,上架條件看了看口袋裡的資金,根本就交不起這麼多的進場費。"

"為了能多賣點貨出去,你又去求了超市老闆,今天中午吃飯又花了200塊,但是還沒答應讓你進。"

"又去見了四五個VC,一看你可憐巴巴的資料,投資經理紛紛表示非常看好你,但是現在不能投你。"

"寫了一篇新媒體文案,卻只有可憐巴巴的幾十個閱讀,更不要說有所謂的常態。"

所以,前面我說的叫夢想,就是經常會在夢裡想的事情。

而後一種,叫現實。就是你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

每個公司在成為偉大公司,被人瞭解之前,都叫現實公司。只有成了那百分之1,才叫夢想型公司。

每個夢想公司都是從現實公司變成的,但是通往夢想公司的道路崎嶇而狹窄,可能百分之1都不到,大部分甚至直到夢想到來的前夜都會突然猝死。

而事實是,大部分公司都是現實公司,現實公司的日常就是用痛苦和無趣推積而成的。


想做一個消費品公司,你大概需要具備以下的技能:

最底層供應鏈管理的能力。這個詞彙看起來很高大上,其實所謂供應鏈能力大概是兩層含義:與工廠打交道或者管理一家工廠的能力以及識別各種供應鏈端材料的能力。

那麼一個產品到底是賣心理層面,還是賣精神層面居多?

產品目標客群到底是一群什麼人?它們心理狀態和行為畫像是怎麼樣的?

產品開模開多少,先上什麼產品?產品包裝怎麼做、名字怎麼做?

然後。產品終於花了大半年,終於做出了一批,找的一個靠譜工廠代工的,接下來知道怎麼做營銷了嗎?

線上流量這麼貴?要不要花推廣費?賣的效果不好怎麼辦?最後終於有點名氣,開始往線下鋪貨了,超市就是那麼高上架費,你的渠道在哪?怎麼算,都是虧本買賣。

這一整套下來,基本上你已經把一個創業產品模型跑了一遍了,而每一個模組的問題都是不同的能力要求,這必須要消費品創始人集於一身。

所以消費品創業是真是很不容易,確實很苦啊,尤其是沒有渠道賣你產品,你想跳樓的心都有,那麼多的庫存。

但是,哪個行業不都是這樣呢?

消費品行業創業壁壘高,巨頭橫行,哪個渠道都滲透不了,難道教育行業就沒有巨頭就沒有麼?

教育行業:你招生怎麼做、產品怎麼做?留存怎麼做?續課率怎麼做?

餐飲行業:選址怎麼做?餐飲安全怎麼做?使用者客群怎麼定位?供應鏈怎麼做?採購怎麼做?


你覺得這個行業做不好,苦逼。那麼去了其他行業,你應該依然覺得其他行業苦逼,這棟全乾教育行業的樓裡經常碰到告訴我前晚別幹培訓行業的人,而外人卻告訴我培訓真是一個賺錢的好行業。

某家網際網路公司開大會,某個大佬遇到一個小姑娘,問她那些ppt你會做嗎?

這樣一個問題,無非是會和不會。

不過這個聰明的小姑娘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小姑娘說,我不會,但是我可以學啊!我現在就可以開始學。

你看這個小姑娘的心態難道不是創業者嗎?

有了這種心態,人人都是創業者。

沒有這種心態,即使融資一億美金你也只是投機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10 字。

轉載請註明: 有了心態,人人都是創業者。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