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利率上限調整後: 反催收聯盟躍躍欲試 金融機構處處設防
《關於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出臺後,不少金融機構已悄悄最佳化客戶結構。究其原因:一是優質客戶比較看重自身信用,不大容易受反催收聯盟“蠱惑”;二是他們還款能力較強令壞賬率走低。
“現在真擔心反催收聯盟再度興風作浪。”一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貸後管理部負責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說。
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國家發改委聯合釋出《關於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擬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後,過去一週他發現不還款的借款人開始增多,且部分借款人不還錢的理由“驚人相似”——要求金融機構貫徹《意見》精神,將貸款年化利率從24%調低至15.4%。
“這令我們懷疑反催收聯盟正在慫恿借款人利用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以不還款脅迫金融機構削減部分利息。”他告訴記者。
一位熟悉反催收聯盟操作套路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部分反催收聯盟的確在躍躍欲試——有人在反催收聯盟微信朋友圈釋出《意見》解讀文章,“號召”借款人敢於要求金融機構大幅調低貸款利率;還有人在兜售語音機器人軟體,以便借款人“從容”應對金融機構關於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的解釋。
“這吸引部分嫌24%利率較高的借款人開始鋌而走險,透過不還款迫使金融機構調低貸款利率。”這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多位金融機構零售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儘管他們尚未發現反催收聯盟慫恿借款人以民間借款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由要求調低貸款利率的跡象,但他們已對此嚴陣以待——一方面向借款人傳遞“個人信用記錄保持良好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準備各項應對預案,說服借款人不要受反催收聯盟“誤導”。
“不過,此舉可能治標不治本。”上述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貸後管理部負責人坦言,目前他們內部正將大量信貸資金向優質客戶傾斜,一方面優質客群更看重個人信用,不容易被反催收聯盟“蠱惑”,另一方面他們具備較強還款能力,令信貸壞賬率走低,確保個人信貸業務能在利率上限16%以內實現盈虧平衡。
“現在我們比較擔心的是,若各家金融機構都在爭奪優質客群,大量非優質客群就將得不到正規金融服務,只能轉向民間高利貸,反而會加劇小微企業與個體戶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他直言。
反催收聯盟的“新套路”
“今年以來,反催收聯盟顯得特別瘋狂。”一家網際網路小貸公司貸後管理部門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在疫情期間,反催收聯盟慫恿大量借款人以疫情期間丟失工作、長期居家隔離為由,要求金融機構大幅減免貸款償還金額。
因此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不斷與借款人溝通,告誡他們不要“弄虛作假”以損壞個人誠信度。
令他沒想到的是,在《意見》出臺後,以上述理由要求減免還款額的借款人開始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以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由要求降低貸款利息的借款人日益增多。而且他們的理由相當“類似”——既然最高人民法院準備大幅調低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金融機構應貫徹《意見》精神,迅速將貸款利率調低至16%以內。
“甚至不少借款人還指出,以往不少司法實踐判例顯示,很多法院認為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相比民間借貸應受到更嚴格的限制,因此他們若走司法途徑,法院會支援他們將貸款利率調低至16%以內,金融機構與其敗訴,不如主動調低貸款利率。”他告訴記者,這番措辭令他相當驚訝——因為很多借款人平時很少接觸信貸糾紛官司,怎麼會知道眾多司法實踐判例,因此他懷疑這背後,是借款人正受到反催收聯盟的“指導”。
他還發現,當貸後管理部門打電話給眾多借款人針對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做出解釋時,這些借款人的回覆同樣驚人相似,令他們懷疑這些借款人可能從反催收聯盟購買了語音機器人軟體,“從容”應對金融機構的解釋。
前述熟悉反催收聯盟操作套路的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不少反催收聯盟正在“慫恿”借款人利用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調整,以不還款為由向金融機構施壓要求減免利息;甚至個別反催收聯盟已形成一整套“操作指引”出售給借款人,按利息減免額的約30%收費。
“整個操作指引相當專業,包括教會借款人如何向金融機構施壓減免利息,如何與金融機構圍繞政策解讀分歧進行爭論從而觸發後者言辭激烈等。”這位知情人士向記者直言。
“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先下手為強。”這位網際網路小貸公司貸後管理部門業務主管透露。上週以來他們已向借款人多次傳遞“重視個人良好信用記錄”的資訊,此外機構內部也在加大培訓,避免員工因政策解讀分歧與借款人產生激烈言語衝突,被後者抓住把柄投訴,令自身陷入被動處境。
在他看來,這些措施未必對反催收聯盟各種套路都有所防範。真正要做到防患於未然,最好的辦法就是最佳化客戶結構,將信貸資源向優質客群傾斜。
爭奪優質客群
記者多方瞭解到,在《意見》出臺後,不少金融機構已悄悄最佳化客戶結構。
“現在我們將85%信貸資金優先帶給兼具良好還款意願與還款能力的優質客戶,較以往高出逾15個百分點。”一家涉足助貸領域獲客業務的金融科技平臺業務主管向記者透露。究其原因,一是優質客戶比較看重自身信用,不大容易受反催收聯盟“蠱惑”——以犧牲個人信用為代價博取利息減免等“小利”;二是他們還款能力較強令壞賬率走低,令助貸業務能在利率上限16%以內仍有盈利空間。
一家信用卡部門人士也向記者透露,當前信用卡取現年化利率約在18%-20%,可以覆蓋到部分急需資金週轉但信用評級不是很高的個體戶客群,而現在銀行高層要求將取現年化利率降至15.4%以內,加之業務部門擔心反催收聯盟興風作浪慫恿借款人不還錢以要求大幅減免利率,因此他們將服務物件侷限在以往都能按時還款的客群,不少存在延時還款的非優質個體戶只能被“拒之門外”。
“這意味著個人貸款稽核門檻正在悄然收緊。”前述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貸後管理部負責人指出。為了確保借款人均是“優質客戶”,上週以來他們風控部門加入了不少使用者畫像資訊作為放貸決策新依據——以小微企業主為例,若他為家人購買足額壽險醫療險,以往能按時償還房貸,購買較高額度第三者責任險等車險險種,那麼他獲得貸款的機率相對較高,反之若平臺無法收集到相關資料,則可能直接否決他的貸款申請。
在他看來,這無疑將不少非優質小微企業主、個體戶與個人擋在正規普惠金融服務之外,迫使他們轉向民間高利貸尋求資金,反而助長民間違規放貸現象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