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基於新冠疫苗可能問世等 明年中國經濟或增7.9%

  9月29日,世界銀行釋出2020年10月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從遏制疫情走向復甦》,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9%。

  該《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對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經濟體造成了三重衝擊:大流行本身,防控措施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需要採取快速行動,以確保大流行不會在今後數年影響經濟增長和增加貧困。

  《報告》稱,有些國家截至目前已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國內經濟活動逐漸恢復。但亞太地區的經濟嚴重依賴世界其他地區,而全球需求依舊疲軟。預計2020年整個地區僅增長0.9%,為1967年以來最低的增長率。預計2020年中國將增長2.0%,政府支出、出口強勁和新增感染率低起到了提振作用。預計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將收縮3.5%。

  《報告》同時表示,亞太地區2021年的前景更為光明,基於復甦持續和主要經濟體經濟活動正常化的假設,並與疫苗可能問世相關聯,預計中國將增長7.9%,該地區其他經濟體將增長5.1%。不過,預計產出在今後兩年將遠低於大流行前的預測。對於一些暴露度較高的太平洋島國前景尤為嚴峻,預計這些國家的產出直至2021年都將比危機前的水平低10%左右。

  《報告》預計,亞太地區將出現20年來首次貧困率上升:受大流行的影響,預計多達3800萬人將繼續陷於貧困或返貧(按照日均5.5美元的上中等收入貧困標準)。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貧困人口打擊最大,而且造就了一批‘新窮人’。亞太地區面臨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戰,政府面臨艱難的抉擇。但是也有可供採用的明智的政策選項,能夠減少這些權衡取捨,比如投資加強檢測和追蹤能力,持續擴大社會保護範圍納入貧困人群和非正規部門。”

  《報告》警告說,如果不在多條戰線同時採取行動,大流行就可能在今後10年將地區增長率每年削減一個百分點,貧困家庭因獲得醫療、教育、就業和金融服務的機會較少而受到的影響最大。

  《報告》預計,2020年亞太地區的鉅額財政赤字將使政府債務平均增幅達到GDP的7%。報告呼籲進行財政改革,透過增加累進稅和減少浪費性支出來調動財政收入。在一些國家,未償債務存量可能已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需要更大的外部支援。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阿迪特亞·馬圖說:“很多亞太國家成功地遏制了疫情,提供了救助,但要實現復甦與增長仍需努力。目前的優先任務應當是安全復課以儲存人力資本;擴大狹窄的稅基以避免削減公共投資;改革受到保護的服務行業以利用新出現的數字化機遇。”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70 字。

轉載請註明: 世行:基於新冠疫苗可能問世等 明年中國經濟或增7.9%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