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中有個術語,叫作“羊群效應”。在一群羊前面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過去了,第二隻、第三隻也會有模有樣地學著跳過去。這時,如果把木棍拿走了,後面的羊走到這裡,還會像之前的羊一樣,依然向上一跳。“羊群效應”,指的就是股票交易中存在的模仿與跟風現象,盲目效仿別人,從而導致很多人在同一時間買賣同一只股票。然而,除了股票市場,“羊群效應”就沒有別的表現形式嗎?最常見的,恐怕就是在選擇投資理財方式時,很多人也會盲目地跟隨別人,缺乏主見。
剛剛開始理財的人,往往對年紀比較大的理財者或某些理財機構的說法持崇拜態度,容易聽從這些人的建議,盲目跟風。即便是股市裡的一些老股民,也經常會聽從某些小道訊息,結果慘遭損失。
我們在進行理財時,一定要有足夠的知識,這樣才能全面瞭解投資產品的風險,從而結合自身的資金狀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投資理財,一定要記住如果聽從了別人的建議,跟隨別人去投資,即使吃虧也不能怪別人。
股票主要追求的是高收益,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所以千萬不能把股票當作一種存錢手段;定期存款是保障存款的安全性;活期或短期存款是保證資金的流動性;而保險則更側重於保障。我們平時購買理財產品時,一定要分清主次,分清側重。
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我們也應該有這樣的意識。理財產品的期限有幾天、十多天、二十多天、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並不是有些人認為的,把錢放到理財產品中還可以隨意支取。客戶在購買了有期限的理財產品時,必須等到期結束才能自由支配資金,中途毀約支取的成本是相當高的。很多銀行的理財產品直接投入到國外市場或者是實業,根本不可能為了你的一部分投入隨時準備著變現。如果耐不住這種“寂寞”,或者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夠遵守這種理財約定時間,那就還是選擇普通銀行存款,這樣才能保證自由支取。
我們不是股神,不可能有股神那麼高的收益率。但是對於理財,還是要擺正心態,理財是要透過對家庭資產狀況和理財目標進行分析,制訂出一個長期的科學規劃,讓生活水平得到不斷地提高,從而達到最終的財務自由。一夜暴富是美好的夢想,根本不是理財,堅持長期投資的觀念才是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