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8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結構性貨幣政策行之有效。央行將進一步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援力度,全力支援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迴圈。
報告認為,結構性貨幣政策有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信貸資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撬動金融資源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社會福利,也有助於實現更好的總量調控效果。
報告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發揮了三方面功能:一是建立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機制。透過設計激勵相容機制,使得流動性投放發揮促進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的功能,有效引導金融機構行為,應對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衝擊,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援力度。二是建立最佳化金融機構信貸的“報銷”機制。透過向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採取部分或全部報銷的方式,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援。三是發揮利率引導作用。透過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引導作用,加強中央銀行對利率的有效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今年以來,中小微企業融資“量增、價降、面擴”。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 26.5%,增速比上年末提高3.4個百分點;6月份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4.64%,較上年12月份下降0.48個百分點;普惠小微貸款已支援2964萬戶小微經營主體,同比增長21.8%。
報告認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後,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效疏通,“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已得到充分體現。
同時,LPR改革也有效地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2015年10月份以來,存款基準利率未作調整,但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均已放開,銀行實際執行的存款利率可自主浮動定價。
報告認為,隨著LPR改革深入推進,貸款利率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已經和市場接軌。改革以來貸款利率明顯下行,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高息攬儲動力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
從實際情況看,在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近期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6月份,幾家大型銀行主動下調了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發行利率,股份制銀行隨之相應下調,部分地方法人銀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
資料顯示,6月份,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大額存單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為2.64%和2.71%,較2019年12月份下降30個和34個基點。代表性的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也已降至1.5%以下,低於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
報告認為,這充分體現了透過LPR改革促進存款利率降低的市場機制已經發揮作用,貨幣政策向存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