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真的要賣咖啡了!
近日,李寧被曝正在申請“寧咖啡 NING COFFEE”商標,這意味著繼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同仁堂、萬達等龍頭企業跨界賣咖啡之後,李寧也要開始賣咖啡了。
李寧申請咖啡商標
將在店內賣咖啡
啟信寶顯示,知名運動品牌李寧申請註冊“寧咖啡 NING COFFEE”商標。“寧咖啡 NING COFFEE”顯示由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請註冊,國際分類為餐飲住宿。
據南方都市報,對於申請註冊“寧咖啡NING COFFEE”商標,李寧公司回應稱,希望透過最佳化店內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將會是李寧針對零售終端消費體驗環節的一次創新嘗試。至於門店何時正式售賣咖啡,李寧方面則表示,尚無更多的資訊可透露。根據2021年財報,李寧包括特許經銷商在內,共計7137家門店。
據北青財經,有小紅書博主稱,今年2月初,其在廣東湛江市一家新開的李寧專賣店門口,看到了標有“LI-NING”標識的咖啡小推車,車篷上印有李寧logo X CAFE的字樣。帖子中該博主提到,在李寧門店任意消費都可以免費喝一杯李寧咖啡,杯子的logo也是常見的李寧品牌樣式。
不過,在凌雁諮詢管理首席分析師林嶽看來,李寧門店多隻是一個基礎,咖啡和鞋服業態不同,想要購買服飾鞋帽的消費者,通常不會想到要在店內享受一杯咖啡,而且咖啡還會佔用門店的體驗空間。
林嶽告訴記者,李寧跨界幅度太大,除非有品牌的聯名款,消費者才有意願去體驗,否則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延伸的服務。“通常,咖啡的消費場景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舒服的空間,二是高質的產品,必須有其一才可能撬動市場。”
國內咖啡市場潛力毋庸置疑
李寧並不是第一家跨界咖啡的品牌,此前,中國郵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萬達、同仁堂等企業均已涉獵咖啡生意。據統計,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預計將保持27.2%增長率,遠高於全球2%的平均增速。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總體呈現持續擴大的趨勢。
國內咖啡市場的潛力毋庸置疑,據艾媒諮詢預測,中國咖啡市場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預計行業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
此前,德勤中國及穆棉資本曾聯合釋出《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其調研顯示,一二線城市作為咖啡文化的首要滲透地,養成飲用咖啡習慣的消費者攝入頻次已達到成熟咖啡市場水平,同時消費者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會不斷提升咖啡攝入頻次,咖啡已逐漸由“趕時髦的飲品”轉變為“日常飲品”。目前,中國咖啡消費者主要以年齡20~40歲的一線城市白領為主,大多數為本科以上學歷,擁有較高收入水平。未來隨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可支配收入的提升,潛在咖啡消費人群將持續擴張。
2022年,部分頭部茶飲企業以關店裁員開局,咖啡賽道卻好訊息不斷:2月28日,Seesaw Coffee宣佈成數億元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領投,基石資本跟投;第二天,同為精品咖啡的Manner宣佈將在上海、北京等10個城市集中開出200多家門店。幾乎同時,中國郵政、“狗不理”等也高調宣佈跨界賣咖啡。
資本加速佈局,名企跨界“征戰”
咖啡賽道“混戰”開啟
資本的聚焦下,新舊勢力輪番上場,“融資、擴張、估值飆升”在咖啡淘金者中輪流上演。從“基因”來看,本輪現磨咖啡浪潮的玩家主要可分為三方——以星巴克、瑞幸為首的連鎖巨頭,Manner、Seesaw、M Stand為代表的資本簇擁下的咖啡“新貴”,以及近年來跨界做起咖啡生意的中國郵政、中石油等。
其中,星巴克和瑞幸以絕對的門店優勢領跑全行業,二者也是新舊勢力相爭的典型代表。星巴克2021財年公佈的四季報顯示,其在中國市場開店5360家,該財年中國市場同店銷售增長17%。
與此同時,易觀分析資料顯示,2021年底,瑞幸全國門店資料超5500家,在數量上實現了對星巴克的反超,消費使用者則突破7500萬。從競爭策略來看,瑞幸更強調降本增效、弱化咖啡社交屬性,透過“燒錢補貼”降低消費門檻和產品本土化等模式培養市場,在海外品牌佔據絕對優勢的領域奪得一席之地,也進一步為市場各方打開了本土咖啡的想象空間。
Manner、Seesaw、M Stand等品牌則是近兩年來融資勢頭強勁,資本簇擁下的精品連鎖咖啡。2021年,Manner接連斬獲了三輪大額融資,背後資本為位元組跳動、淡馬錫投資、美團龍珠等機構;M Stand同樣在2021年完成了其A、B兩輪融資,投資機構為啟承資本、黑蟻資本、高榕資本、CMC等機構。
參與這場混戰的還有跨界試水的“巨頭”們——“兩桶油”、中國郵政、“狗不理”等。2018年,中石油成立“崑崙好客咖啡”,在旗下的崑崙好客便利店悄悄賣起了現磨咖啡;2019年,擁有近3萬家門店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釋出全新品牌“易捷咖啡”。
時間進入2022年,2月14日,中國郵政高調宣佈,全國第一家郵局咖啡店將正式落地廈門;一週後,天津“狗不理
包子
”也加入混戰;如今,李寧也將要下場“參戰”。值得注意的是,連鎖巨頭們跨界賣咖啡有著先天的網點渠道資源和門店成本、流量等優勢。不過,市場對其主要的顧慮則是缺乏先天咖啡基因的他們能否真正打磨好產品。顯然,資本助力下,咖啡賽道的高速公路已鋪好,各路玩家相爭、新舊勢力混戰已拉開帷幕,市場格局如何演變或在三五年內見分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啟信寶、南方都市報、北青財經、每經網(記者:姚亞楠 唐如鈺)、公開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