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2022女性領導力峰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大會,邀請到多位知名投資人及女性創業者,共同探討如何在疫情時代辨別機會,保持冷靜與清醒,握緊時代的風向,保持在創業、團隊管理、商業洞察力等多個維度上的思考和探索。
本次峰會現場,高成資本創始合夥人洪婧、山行資本創始合夥人徐詩、北極光創投合夥人於芳、順為資本執行董事汪若凡等嘉賓參與了名為《從眼睛到尺的修煉,女性投資人成長之道》的圓桌論壇,分享了女性在投資界的成長進階感悟,論壇由高通創投風險投資總監李研擔任主持。犀利觀點如下:
1. 我們不僅要思考投出什麼樣的公司,同時也要思考怎樣才能成為一家穿越週期的投資機構。2. 數智化轉型是各行業都將面臨的,精細化運營是各行業都需要做的準備。3. 永遠保持樂觀,永遠保持樸素的道德準則和投資邏輯,這是我們的信條。
以下為論壇內容,由創業邦(ID:ichuangyebang)整理。
李研:我來自高通創投。現在很多女性走到投資機構的前臺,挑起重擔,請各位領先自我介紹一下。
洪婧:我是高成資本創始合夥人。高成資本是專注在企業服務領域的成長基金,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億人民幣。創立高成之前,我是高瓴資本在一級市場的負責人。入行從麥肯錫開始做起。在多年投資歷程中,投到了早期的阿里巴巴、美團等消費網際網路專案。2014年專注在軟體,2018年成立高成資本。
於芳:我來自北極光創投。我負責醫療健康的投資。我在做投資之前有一段在外企醫療公司工作的經歷,然後去美國讀書、工作,回國後轉行做了投資。
北極光是2005年成立的一家機構,目前管理4支人民幣基金和6支美元基金,管理規模超過300億人民幣,共投了四百多家公司。過去十年,我們在醫療健康領域投資了90多個專案。北極光是非常典型的,專注於投資早期、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風險投資基金。
徐詩:我是山行資本創始合夥人徐詩。我們管理的是雙幣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0億美金。山行主要投資技術驅動及產業結構的機會,在消費、出行、新能源和數字+方向上進行了佈局。
汪若凡:我是來自順為資本的汪若凡。我畢業後就加入了順為資本,從2014年開始實習至今,已經是第七年的學徒生涯。很感謝創投行業給了我成長的機會。順為資本是雙幣基金,管理規模約400億,目前已投出四百餘家公司。我們是比較活躍的一個基金,願意做創業者背後的支持者。
投資人的flag李研:運動員進入行業時,肯定心裡是想拿金牌的。請問你們在成為投資人的時候,有沒有在心裡立一個flag?想投出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徐詩:做山行之前,我在TMT行業工作了十多年,我曾經的職業夢想是做出特別有創新精神的產品。現在做投資是希望找到能推動變革的極少數人,也就是那些透過科技和創新的力量改變世界的產品或公司。
汪若凡:我剛加入投資行業的時候,行業內很多前輩投了耀眼的公司。隨著這七年環境的變化,我們的投資標準也發生了變化。七年前,我們老闆定的獨角獸標準是10億美金,從前年開始變成100億美金。但底層邏輯還是,投出真正能為社會創造價值、提升效率,讓生活更加美好的創業者與企業,這就是成功的投資。
於芳:接觸到風險投資對我來說比較偶然,之前我一直在醫療行業工作,去美國商學院深造的時候還不知道有VC/PE行業。當時北極光在美國做招聘,我才慢慢了解這個行業。
醫療帶有天然的技術門檻屬性,做投資對了解行業有很大幫助,也能看到很多從運營角度看不到的東西。所以我畢業後很堅決的回來做投資。
在過去八年多的時間裡,中國醫療行業發生了很多變化。身在其中的我,也看到了這個行業從無人問津變成炙手可熱。當然這跟疫情,以及這兩年國際局勢的變化有一定關係。希望我在過去二十年學到的東西能夠為行業做一點點貢獻,投出對社會有價值的公司。
洪婧:我2005年入行的時候,更多希望是能夠做一個好的資源配置者,投到一些引領行業變革的公司。後來確實有幸投到像阿里、美團等公司。2018年,我們成立自己基金的時候,做過很多對歷史機會的分析。
在高瓴工作時,我們曾看到全球市值超百億美金的 TOC網際網路公司有60多家,TO B軟體公司有130多家,其中只有不到10%來自於中國。我投阿里巴巴是在2004年,當時我們預判未來10-15年,市值超百億美金的軟體公司會有一半來自中國。
在創立機構時,我們不僅要思考投出什麼樣的公司,同時也要思考怎樣才能成為一家可穿越週期的投資機構。怎樣才能在企業服務成長的歷史程序中,投中一批優質公司,並幫它們走向全世界。
投資之“尺”李研:在投資這些公司時,請各位分享下心中的“尺”具體是什麼?怎麼樣才能鍛造出這樣的尺?
洪婧:我們是成長型基金,靠方法論和團隊不斷的積累認知進行迭代,找到我們所謂心中的尺。
我們是方法論驅動,有一個5M投資標準:市場夠大,至少要有五十億、百億規模的市場機會;業務模式要經得住市場考驗;管理團隊是有偉大格局觀的堅定實踐者;看資料、業務模型等,判斷是否單個經濟模型已成立;靈魂拷問自己,是不是有非共識,投中的企業是不是有頭部增長價值。
任何事情都要找5M,團隊在這樣的框架下是比較容易迅速成長的。最後是女性直覺,基於大量框架思維和資料積累後,去尋找適合自己基金的風險調整收益,和最好的投資時間點。
徐詩:每個機構都要持續迭代方法論。我們在賽道選擇上有自己的一套策略,就是“四橫三縱”。
“四橫”抓關鍵變數的結構性機會,即生產力提升的機會、資源要素化的機會、生產要素流通加快的機會及針對新供給的機會。透過這些重要變數,篩選未來持續有增量的正規化變革機會。“三縱”則將山行投資歸類收斂到三個大領域內,嚴守紀律地做投資動作。
具體專案上,我們在創業五年多的歷程裡,投了40多家公司,其中9家獨角獸,4家百億美金及以上市值的公司。希望在市場大洗牌的時候,我們經過獨立思考和深度認知積累後的判斷,得以讓我們在這個週期裡不僅活下來,也能活的更好。
能力的鍛造也是不斷學習迭代的過程。因為我之前做過從零到幾個億使用者的產品,,也做過不止一次的創業,對創始人識別、運營資料的洞察上有一套方法論。站在使用者視角、終局視角、財務視角,我們要看這筆投資是否有真正好的正向價值。
於芳:相對以IT工具為主導的行業,醫療行業有不一樣的行業邏輯。
北極光在TO B、TO C領域做科技投資比較多,剛開始進入醫療領域的時候,我們也探討醫療投資邏輯和投資抓手是否和其他行業一樣?到今天,我們非常明確,在科技創新這個角度是非常一致的。
在不同時代下,看整個醫療行業的邏輯、投資標準是不太一樣的。比如,十年前企業的估值體系跟今天完全不同。時代在變化,玩家在變化,湧入這個市場的資本也在發生變化。第一,投資人要有主心軸。第二,在不同的時代要看不同的邏輯,包括估值、階段、策略都會有微調。投資人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汪若凡:從入行以來,幾乎所有人都會講,投資就是投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市場做合適的商業模式。到底什麼是合適的人、合適的市場、合適的商業模式?這些都需要在不斷學習、不斷溝通、不斷試錯中判斷。
最後歸結下來落到相似的框架中,這個生意是否有非常高的價值;這個生意是否有很深的壁壘;這個生意是否提高了產業的效率;這個企業家我們是否願意相信與同行。當然這裡麵包含進了很多個人主觀的感受。
如果所有投資機構的標準都一樣,那大部分投資機構到最後都賺不到錢。因為每個人的個人特徵和情感因素等不同,所以結果不一樣,社會才會更多元化。
投資策略的與時俱進李研:2021年進入後疫情時代,2022年剛開年市場上也有很多變化,在不斷變化的形勢下,機構的投資策略有沒有一些調整?
徐詩:移動網際網路這波大浪在去年進入尾聲,新週期開啟。從中國前20名上市公司的產業結構看,2010年,能源、金融在最前面。2020年是網際網路公司佔半壁江山。過去這10年,美國的產業結構也有很大調整。
新的十年週期,我們需要去看什麼是真正的世界共識、國家共識、行業共識。碳中和的主題,十年前我會覺得離我很遠,但現在它和數字經濟是一體兩端的事,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智慧化、網聯化,碳足跡的捕捉和未來能源結構的變化,會帶動各個產業的變化。
未來真正有科技含量和數字化、智慧化含量的產業改造,會存在長期的商業機會。之前的偏模式創新類,在未來如果沒有新的終端增長紅利,挑戰會比之前大不少。未來單純地靠資本驅動實現快速增長會比之前難一些。企業得有很強的技術壁壘和造血能力,這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大家看重的點。
洪婧:2018年,我們成立高成的時候不做TO C投資,只做TO B軟體。在今天這個時點,我們沒有什麼業務策略上的變化,反而還在堅持,我們在本質上還是看大的歷史週期。從原來狂飆突進增長到精耕細作。總的來講,數智化轉型是各個行業都需要面臨的,精細化運營是各個行業都需要做的準備。
汪若凡:當前宏觀環境還有較多的不確定性,我們對長週期保持樂觀。疫情問題最終會解決,我們也相信經濟會反彈。現在的階段性市場回撤和經濟震盪對企業家是個很好的訓練,而我們支援的優秀的企業家們也在更腳踏實地發展企業,我們發現他們的管理變得更精益、業務變得更強健。
我們還在繼續投資,持續支援優秀企業的發展。而從長期機會來看,我們也認為,中國的底層創新、人才優勢和供應鏈優勢,會在出海、硬科技、碳中和、軟體服務等領域都快速地成長與爆發。
於芳:醫療行業的投資策略在過去幾年變化很大。
2020年的疫情對中國整個醫療行業是巨大的分水嶺。多重因素下,2020年、2021年前半年的醫療非常火,我們也在不停調整和適應這種衝擊。之前這是一個合作大於競爭的領域,投資人和創業者面對競爭也有著平和的心態。
但這兩年完全不一樣了。市場空前火熱,競爭也在加劇。2020年7月份,隨著二級市場極速下降,一直到今天,絕大多數醫療投資人還會說沒看到拐點,疫情之下,整個行業非常快地變熱,又很快趨冷。如果一個投資人不去做行為和決策調整,是不負責任的。
北極光經過很多次討論的結論是,醫療投資肯定還是要做的,二級市場的趨冷,對早期投資的影響相對沒有那麼大,我們還是做擅長的早期投資,但會比原來更加謹慎,比如在風險管理上,包括估值管理,投資配置等,我們都會做一些調整。
醫療市場以前是退出非常少的行業,這兩年退出比較多,科創板、港交所等市場給我們帶來的退出機會非常多,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因素。希望明年創業邦再做活動的時候,我們會說這個行業太火了,我們一定要加油幹。希望那一天能早點到來。
信條李研:對於投資人來講,什麼樣的信條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能不能用三句話分享一下。
洪婧:機構信條:高屋建瓴,誠者自成。先能夠成長,然後才可能成功,這是中庸的一句話,也是我們的願景和初心。
做事:行道求真,志與道合。追求真理,走正道,跟價值觀一致的人在一起。
具體到每一天: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這和我們的價值觀比較一致。
於芳:堅持做正確的事兒;投資對醫療行業,對社會有價值的科技創新企業;做投資的本質是做人。
汪若凡:永遠保持樂觀,正確的悲觀還不如錯誤的樂觀;永遠保持樸素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判斷。
徐詩:我們的願景是找到正規化的極少數人,我們也沒有將自己完全定位成投資人,更願意說我們是Founder’s Fund,是創業者基金,也是創業者。日拱一卒,也是我們非常看重的文化。一句話來講就是,我們一直在路上。
找靠譜商機,關注創業邦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