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茅”通策醫療,在種植牙集採前夕跌跟頭

來源:雷達Finance(ID:leizhuba) 作者:李亦輝 編輯:深海

種植牙集採尚未大範圍落地,“牙茅”的業績卻先“雷”了。

8月22日晚,通策醫療釋出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13.18億元,同比增長0.05%;淨利潤為2.96億元,同比下降15.73%。由於Q1淨利為1.66億元,據此計算,公司Q2淨利1.3億元,環比下降22%。

對於利潤負增長的原因,通策醫療表示公司旗下存量醫院受疫情影響,門診人次同比下降5%,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8%;蒲公英分院目前處於籌建或培育期,報告期內貢獻1.71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5%,但淨利潤率僅為5.5%,拉低了整體利潤率。

淨利下滑的同時,通策醫療還收到浙江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涉及關聯交易未披露、財務資助及投資出資情況披露不準確等事項。

這並非公司首次被監管。天眼查顯示,公司自身、高管等,已屢次因違規被處罰。

“牙茅”通策醫療,在種植牙集採前夕跌跟頭

而對於越來越近的種植牙集採,公司認為這是符合公司預期的,但投資者似乎不買賬。

在連續幾個交易日陰跌之後,通策醫療股價年初至今已經跌去39.47%。最新的386億元市值,不及公司市值最高時1352億元的三分之一。

淨利潤罕見下滑

有“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作為民營口腔醫療服務的龍頭公司,主打的是醫療服務,它上游承介面腔醫療裝置及耗材供應商,下游主要面對患者。

在去年6月25日,通策醫療股價達到歷史高點421.99元/股,總市值來到1352億元,成為A股醫療板塊為數不多的千億白馬股。

資料顯示,通策醫療於2006年透過參與公立醫院改制收購杭州口腔醫院後,正式從房地產轉型進入醫療領域,並於2007年借殼德隆系旗下ST中燕實現上市,成為“中國醫療服務第一股”,此後公司營收和淨利潤長期保持高速增長。

據同花順iFinD,2007年至2021年,通策醫療營收從9139萬增長至27.81億元,增幅達30.43倍;歸屬淨利潤從1010萬增長至7.028億元,增幅達69.58倍。

不過自從疫情來了之後,通策醫療的業績增速放緩開始顯露端倪。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7.38億元,同比-12.87%;實現歸母淨利潤1.45億元,同比-30.22%。

其後從2021年開始,公司業績擺脫疫情影響逐漸回升,但增速仍在持續放緩。而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單季淨利潤也曾出現負增長,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10.87%。

到了今年上半年,放緩態勢則更加明顯。一季報顯示,通策醫療營收6.55億元,同比增長3.74%;歸母淨利潤1.66億元,同比增長1.25%。

進入第二季度,公司營收利潤雙雙下降。當季公司實現收入6.64億元,同比下滑3.3%,歸母淨利潤1.29億元,同比下滑30.7%;扣非歸母淨利潤1.23億元,同比下滑31.6%。單季度淨利潤環比一季度,下滑也超過20%。

從半年報中給出的原因來看,影響業績的因素有三方面:

一是受短期疫情影響,二季度公司旗下多家醫院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停診安排,總院專家出診和地方患者來院就診受到雙向限流,公司存量醫院門診人次下降5%,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8%;

二是蒲公英分院目前處於籌建或培育期,報告期內貢獻1.71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5%,但淨利潤率僅為5.5%,拉低了整體利潤率;

三是為了進行新建城西總院、紫金港醫院、濱江未來醫院等大型醫院的人才儲備,公司招聘各類人才1000餘人,增加人力成本4000餘萬,降低了當期利潤。

與此同時,公司毛利率下滑同樣顯著。上半年毛利率42.39%,同比下滑4.36個百分點。目前,公司毛利率已下降到了2020年二季度以來的新低。

儘管難以延續過往的高增長,通策醫療還是選擇逆勢“跑馬圈地”。公司表示,2022年以加強發展為主線,加快醫院的投資佈局、加大醫護人員儲備,為後續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調研紀要顯示,截至7月已經有11家蒲公英醫院交付開業,下半年還有8-10家醫院,到年底將會達到38-40家蒲公英醫院。

但是,擴張難改公司業績增速下滑的現狀。國金證券最新研報指出,考慮到疫情反覆對公司的影響,下調2022-2024年盈利預測8%、10%、9%,維持“增持”評級。

因多項違規收問詢函

同樣在8月22日,通策醫療還收到了上交所問詢函以及浙江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決定書。

浙江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顯示,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期間,公司與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涉及金額1.43億元,但公司未履行決策程式,且未履行資訊披露義務。

根據2017年12月公司的公告,相關方將按照持股比例提供財務資助。經查,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方在2018-2020年期間未同比例提供財務資助,其他股東截至檢查日未提供財務資助。存在財務資助實際情況與公告披露不符。

浙江證監局的決定書表示,公司投資壹號基金的公告中稱“貨幣形式逐期同比例出資”。公司2021年10月19日向壹號基金出資1.43億元,呂建明2021年12月30日出資1.5億元;其他方截至2022年7月1日累計出資1.5億元,尚有5000萬元出資款未到位。其他方出資的實際情況與公告披露不符。

另外,上市公司獨立性欠缺。據悉,在印章管理上,公司存在與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方印章管理使用同一個0A系統進行審批的情形。

決定書指出,呂建明、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王毅、董事會秘書張華對上述違規行為負有主要責任,決定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並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在公司吃到“罰單”的同一天,上交所下發問詢函,要求進一步核實並補充披露非經營性資金往來和財務資助、關於與關聯方共同投資、關於上市公司獨立性三方面問題。

具體來看,關於非經營性資金往來和財務資助方面,上交所要求補充披露:前期公司核實程式的具體責任人員、執行的核實程式、履行的審議決策程式和相關負責人;公司實際控制人及相關方是否按要求配合上市公司完成了相關自查工作;以及公司年審會計師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未能發現公司存在資金佔用、財務資助不合規的具體原因,是否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

關於與關聯方共同投資方面,要求補充披露壹號基金當前基本情況、實際控制人呂建明和其他方具體出資進度、公司是否存在其他與關聯方共同投資的公司、基金及專案。

關於上市公司獨立性方面,要求補充披露公司2021年度內部控制自查報告是否真實、準確、完整;以及,年審會計師未能發現公司內控問題的具體原因,是否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

問詢函提出,公司應在5個交易日內披露對問詢回覆內容。

種植牙集採影響幾何?

讓市場擔心的不僅是業績增速下滑,從集採對其他醫療企業的影響來看,種植牙集採帶來的衝擊同樣不容忽視。

相較於其他“醫保帶量集採”專案,種植牙集採起步晚但卻在穩步推進中。2021年底,四川、寧夏等省區就曾釋出開展口腔醫用耗材歷史採購資料填報工作的相關通知,被業內看作種植牙集採的重要訊號。

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進一步降低患者醫藥負擔。其中明確提到,要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覆蓋面,特別點名種植牙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採。

8月18日,國家醫保局釋出公告,就《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稿內容涉及規範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方式、強化口腔種植等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精心組織開展種植牙耗材集中採購、實施口腔種植收費綜合治理等方面。

由於民營醫療機構在種植牙領域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意見稿提出,廣泛發動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加,原則上各統籌地區參加本次集採的醫療機構數(含民營)佔開展種植牙服務醫療機構的比例應達40%以上。

受此訊息影響,通策醫療連續多個交易日下跌。業內認為,由於種植牙集採不僅對耗材價格作了限制,還對服務費價格也有規定,這對通策醫療這類口腔醫療服務公司影響較大。

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通策醫療種植業務營收2.23億元,同比增長6.5%,佔總營收比重的18%。

此外,通策醫療作為民營口腔龍頭,目前已經在高階種植牙業務與公立醫院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競爭格局。

8月22日的機構調研紀要顯示,公司表現出了對待集採較為樂觀的態度,認為意見稿符合公司預期,公司始終把集採當作是一個機遇,“我們認為還是會存在高中低分層的市場,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既要做好即將到來的低價口腔市場,又要做好原有的高階業務。”

言下之意是,即便集採後降價,由於需求分層的存在,公司原有的高階業務不會受影響。呂建明曾透過個人微博表示,“市場上並不缺低價種植牙,只是有些人想用ZARA的價格買LV。”

但在醫療戰略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夥人趙衡看來,種植牙納入集採,價格下降後,包括通策醫療在內的民營口腔醫療機構將流失部分注重價效比的使用者群體,對公司營收帶來一定影響,對注重服務體驗的使用者群體影響不大。

另外中信證券指出,未來隨著集採政策推進,預計將有利於國產種植體品牌的快速放量,進口替代過程有望持續演化。不過對通策醫療而言,公司進入低端市場較晚,目前仍處於探索階段,能否吃到這部分蛋糕還不好說。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760 字。

轉載請註明: “牙茅”通策醫療,在種植牙集採前夕跌跟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