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大迴圈,內需拉動後勁更足

過去一年,面對疫情多發、市場萎縮等問題,我國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消費和投資規模持續擴大,內需繼續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代表委員表示,聚焦暢通國民經濟迴圈,努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今年一定能進一步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

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穩增長,擴大內需出實招。過去一年,各地區各部門著力穩投資、促消費,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9.1%,比上年提高4.4個百分點,擴內需成效“槓槓”的——

消費需求持續釋放,支撐國民經濟穩定恢復。舉辦購物節等活動、推動夜間經濟發展、支援新能源汽車消費、啟用和釋放農村消費潛力……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由上年的下降3.9%轉為增長12.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比達到24.5%。“在一系列精準政策措施的助推下,消費這駕‘馬車’加速奔跑向前!”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說。

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短板弱項領域得到加強。重大專案建設熱火朝天、補短板領域持續發力、產業升級投資繼續加快……202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比上年加快2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7.1%,高於全部投資12.2個百分點。

“去年以來,投資緩中趨穩,規模繼續擴大,發展韌性進一步增強。”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兆安建議,圍繞促消費惠民生、調結構增後勁,推動“兩新一重”和民生領域投資;同時,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把產業投資與產業調整、產業升級有效結合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認為,過去一年,國家推出一攬子政策措施,著力培育鏈條完整的內需體系,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就業政策配套實施、協同發力,充分激發了國內需求潛力。

推動消費持續恢復

消費是最終需求,也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今年我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代表委員認為,面對壓力,要推動消費持續恢復,更好發揮其拉動作用。

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從需求側提升消費能力。“擴大內需,要解決‘有錢花’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楊德才說,既要確保居民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又要透過完善收入分配製度來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他認為,中低收入群體的邊際消費傾向高,能顯著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

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從供給側最佳化配套服務。在廣東深圳,近年來當地引入中國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專案等社會資源,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呼叫、遠端照護、居家安全監測、文化娛樂等服務,搭建智慧養老服務網。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金李認為,政府應統籌安排,將社會優質有效資源進行整合,提升養老質量。可依託物聯網等技術,建立大資料中心,推動養老服務資訊共享,實現無線定位、安全監測,打造智慧養老立體網路,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養老服務。

抓住新增長點,繼續支援新能源汽車消費。全國人大代表、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表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給了我們信心,相信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特別是自主品牌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他認為,民族汽車品牌一定要真正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增加經費投入,加大自主開發的力度和深度,提升行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透過接入冷鏈系統和數字經濟平臺,湖北羅田大別山錦秀羊藉助盒馬APP僅需40個小時就能出現在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讓我們更加堅信數字經濟這條路是走對了。”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說,“數商興農”、電子商務進鄉村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依託,用新業態、新模式連通“綠水青山”,為農村打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發力促消費的同時,如何擴大有效投資?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穩投入,建設一批重大專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表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有利於發揮政府投資‘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下一步,廣東省將全力管好用好專項債資金,做實做細專案儲備,加強專項債券制度建設,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益。”

補短板,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曹慧泉表示:“我們不僅要搶抓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大重點領域投入等機遇,針對性加強產業專案謀劃鋪排;更要緊盯群眾生活中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著力推進醫院床位、小區梯位、停車車位等建設,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百姓生活更有幸福感。”

優結構,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最佳化投資結構,破解投資難題,切實把投資關鍵作用發揮出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應加大對傳統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最佳化升級的支援力度,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投入。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持續發力、久久為功。”胡曉煉說。(本報記者 孔德晨 徐佩玉 齊志明)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3月11日 第06 版)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95 字。

轉載請註明: 暢通大迴圈,內需拉動後勁更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