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經濟該如何復甦?中國值得美國學習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
美國《世界政治評論》(WPR)網站3月17日報道稱,中國在十多年前成功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的目標不是尋求全球主導地位,而是為了滿足民眾最基本的需求。這方面,美國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尤其是中國在培育人力資源和提供公共產品方面的努力。
文章稱,2007年開始的美國銀行業次貸危機,到2008年演化為一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面對嚴峻挑戰,中國率先採取行動,成功應對了危機導致的風險。
經濟史學家亞當·圖澤在他2019年出版的《崩潰:十年金融危機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寫道,2010年至2012年間,中國政府只在一箇中等規模的省份——人口5700萬的湖北——就投入了大約1.2萬億美元的資金。
投資於人
外界一般認為,中國的投資計劃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注入了大量資金,拓寬了其世界領先的高速鐵路網,並新建了大量高速公路和機場。
但這遠非全部。在中國以外,不太為人所知的是中國如何在應對金融危機時投資於本國人民——這意味著投資於公共福利,特別是針對低收入群體和貧困人口。
圖澤書中介紹,中國新建了2000所縣級醫院和5000所鄉鎮診所,同時將全國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從30%擴大到90%的農村人口,建設了大量新的保障住房,讓普通人的口袋裡有了消費資金。
與近代史上任何大型經濟體相比,中國更好地展示了投資於本國人民的收益。
就在2008年危機之前,以市場匯率衡量,中國的GDP約為美國或歐盟的三分之一。四年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達到歐盟的一半,稍低於美國經濟規模。
報道說:“不管美國政客是否覺得他們有能力承認這一點,中國已經展示出了與之競爭的最佳方式。”
當今世界的競爭首先是以人力資源為中心的競爭。
報道說,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好成績,就需要不斷投資,提高教育水平、人工技能和更廣泛人口的基本生活條件,而不是讓幾乎所有的新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
當前,拜登政府1.9萬億美元雄心勃勃的紓困計劃包括徹底重建美國被嚴重忽視的基礎設施,以及強調所謂的“公平”,即為歷史上受到歧視或被剝奪發展機會的人群提供更多幫助。
報道說:“這標誌著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減少貧困首次成為美國政治的主要重點。”
公共服務領導力
報道說,中國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目標不是尋求全球主導地位,而是為了滿足民眾最基本的需求。美國必須學會透過在道義上找到更多的目標與中國競爭。
最近幾天,各大新聞頭條都是華盛頓正與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合作,與中國競爭,在亞洲各地提供新冠疫苗。
文章稱:“這一資訊似乎既不必要又適得其反。”
作者認為,在這樣一場全球健康危機中,美國透過促進全球健康來做正確的事,並讓人們看到美國做了正確的事,這就足夠了。
“試圖讓中國成為重要公共服務產品(比如新冠疫苗)供應方面的競爭對手,從而損害中國的利益,只會削弱華盛頓的努力,”報道補充說。
事實上,當美國試圖找回領導力時,它也應該公開為中國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產品鼓掌。美國也許會發現,透過這種方式,它會贏得更多的朋友,並以積極持久的方式影響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