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商湯科技招股受市場熱捧,赴港上市為“硬科技”領域注入強心劑

由 童豔紅 釋出於 財經

日前,國內人工智慧龍頭公司商湯科技已正式啟動招股,其國際配售部分已經獲得超額認購(佔全部發行數量的90%)。商湯科技已獲得9家基石投資者認購總計4.5億美元,基石認購比例達60%。另據招股書披露,商湯所有上市前投資人均承諾全數股份鎖定6個月,堅定看好公司長期價值。

根據上市檔案,商湯科技將在香港IPO中發行15億股的股票,招股價為每股3.85-3.99港元;公眾認購時間為12月7日至12月10日。商湯科技計劃籌集資金不超過60億港元,預計將於12月17日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科技的上市程序一直是業內焦點所在。對於這類的硬科技公司,往往前期投入較大、增長較緩,但其發展勢能也在此過程中不斷累積,一旦突破成長節點後,則會迎來質的飛躍。因此,硬科技的投資和創業都需要秉持長線思維,考量的是企業的長期價值。

人工智慧站上硬科技C位

作為硬科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人工智慧受到了國家政策的高度重視。在《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人工智慧被擺放在科技前沿領域攻關方面的首要位置,先後八次被提及。《規劃》指出,對新一代人工智慧,要在前沿基礎理論突破,專用晶片研發,深度學習框架等開源演算法平臺構建,學習推理與決策、影象圖形、語音影片、自然語言識別處理等領域創新。

目前,我國在北京、天津、杭州、廣州、成都、濟南、深圳、上海八個地區建立了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華安證券認為,這體現出人工智慧產業在國家層面的佈局已經逐漸從單點的應用示範走向更為廣泛的多區域落地,人工智慧產業在十四五期間有望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2020年以來,已有包括商湯科技在內的10多家AI相關公司啟動上市計劃,這些AI企業正在形成合力,構築中國AI硬科技版圖。

國海證券認為,AI企業集中上市說明AI應用場景商業化已經初步成熟,同時資本市場對人工智慧行業關注度有望提升,AI產業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在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作為新基建的重點方向之一,預計“十四五”期間人工智慧行業將會快速發展。

作為AI龍頭企業,商湯科技的赴港上市尤為受到關注。有投資人認為,香港資本市場的完全市場化、體制公開透明,加之在公司整體構架、視野方面也更加國際化,是吸引商湯科技佈局港股的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商湯作為AI龍頭在港股上市,也將提振香港市場的投資氛圍,讓投資者擁有了更具創新活力的標的選擇。商湯科技或將作為引領AI行業的標杆,帶動更多的硬科技企業會走向資本市場,共同開啟硬科技時代。

一場長期主義的實踐

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立竿見影,而硬科技的創新則需要日積月累。

谷歌母公司旗下AI研究機構DeepMind,2016年因AlphaGo打敗柯潔而名聲大噪。但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英國人工智慧企業,由於高昂的研發指出,直到2020財年才首次實現盈利。

對於谷歌而言,看重DeepMind並非短期的盈利能力,而是令其在全球科技公司的AI爭奪戰中擁有了戰略優勢。這也是為何全球科技巨頭都在紛紛重金押注AI的原因。這是必然要賭的一個未來。

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商湯科技的研發支出分別達到8.48億、19.16億、24.53億,佔總營收的45.9%、63.3%及71.3%。2021年上半年的營收更是全部投入了研發。以17.71億的研發開支,佔據總營收的107.3%。而此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的60%也將用於研發。

與面向C端的消費網際網路企業不同,硬科技公司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才能為業務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以商湯科技為代表的AI龍頭公司,還承擔了技術研究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職責,這意味著AI商業化和規模化需要更長的時間週期,才能帶來引領時代發展的迭代創新。

雖然硬科技企業往往前期投入大,但是其發展勢能也在此過程中不斷累積,在突破成長階段後會迎來快速穩健的增長。

更關鍵的是,當前的AI商業化正處於走向產業化的關鍵磨合期。有投資人認為,未來AI與其他新興技術的結合,很可能會重構產業模式。

科技企業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從技術到產品,和從產品到產業的兩大階段。而商湯科技已經走過了第一階段,不僅已實現了技術在不同單一行業的落地應用,而且還正在加速AI產業化和平臺化的程序,推動AI技術大規模地落地應用到更多行業之中。

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已在多個垂直行業開發、部署及商業化了22000多個AI模型。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是其提升開發效率、推動AI從產品化走向產業化和平臺化的關鍵利器。

區別於“AI模型”小作坊式的打造,商湯AI大裝置更像流水線工廠,可以實現不同場景的演算法模型的底層抽象,以模組化平臺套件打造通用型服務平臺,從而降低AI模型生產成本,使人工智慧模型的工業級量產成為可能。

藉助AI大裝置,商湯科技已把AI模型的開發時長從數週縮短至數小時,研發人員每人年均生產的商用模型數量提高從2019年的0.44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5.24個,效率提升11.9倍。

此外,商湯科技還透過建設人工智慧超級計算叢集,進一步提升人工智慧模型量產能力。迄今已在各地建立了23個人工智慧超級計算叢集,擁有超過20000塊GPU,總算力達到每秒1.17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公司還在建設上海臨港AIDC,將於2022年初完成,預計會成為亞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建成後算力將達到每秒3.74百億億次浮點運算。

整體來看,商湯科技在AI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已經初具規模。未來,隨著AI產業化的持續推進,前期高投入有望帶來後期的高發展,在度過成長拐點後,迎來質的飛躍。

AI如何賦能千行百業

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曾表示,實際上並不存在AI行業,唯一存在的是“AI+行業”, AI一定要和傳統產業相結合才會得以發展,但與傳統產業結合,不是顛覆傳統產業,而是與傳統產業合作,賦能傳統產業,AI價值是幫助傳統產業提升生產效率和創造新的應用場景。

目前,商湯科技已經把業務佈局至汽車、醫療、工業製造、智慧城市、消費電子等各個行業。其軟體平臺的客戶數超過2400家,包括超過250家《財富》500強企業及上市公司,119個城市以及超過30餘家汽車企業,同時賦能超過4.5億部手機及200多款手機應用程式。

隨著智慧汽車的火熱,自動駕駛、智慧座艙等領域成為了各大AI公司的重點方向。早在2017年,商湯科技便成為本田的戰略合作伙伴,為其提供自動駕駛相關的人工智慧技術。商湯科技也是亞洲首個與全球前五大汽車企業合作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公司。

今年,商湯科技正式釋出了智慧汽車解決方案獨立新品牌SenseAuto絕影,涉及智慧車艙、智慧駕駛等產品。在未來數年內,商湯科技計劃向2,000多萬輛汽車供應絕影產品。

而在智慧生活業務板塊,商湯科技也早已啟動了前期佈局。根據招股書,SenseMARS軟體平臺內含超過3,500個AI模型,支援全新的虛實融合體驗。透過賦能200多款手機、AR及VR裝置、智慧大屏及消費級無人機,實現了真實世界及虛擬世界的連線。

商湯科技還已助力成都IFS打造全國首個全場景AR導航導覽服務——ARgo增強實景導航,首次實現了從地下停車場到商場內所有品牌門店、服務設施以及配套寫字樓、酒店、服務式公寓的全程AR導航導覽。不僅如此,商湯還攜手航旅縱橫將高精度AR室內導航技術落地長沙黃花機場,此外還在杭州西湖打造了一條沉浸式的“AR遊覽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智慧生活應用還是智慧汽車,商湯科技都致力於解決物理世界中的“長尾應用”。商湯董事長兼CEO徐立曾表示,目前各行業大約80%的應用都是低頻的、長尾的需求,這些需求如果沒有統一的人工智慧方法去解決,面臨的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收集巨量的資料,並且還不能解決小資料、小樣本問題。

這也是為何商湯科技把AI大裝置作為重點投入的原因。針對AI落地中更長尾的客戶和場景,商湯AI大裝置能夠在組合不同演算法套件的基礎上完成新場景的定製,以低邊際成本實現對新場景的規模化覆蓋。這將讓AI應用能夠快速實現從1到N的複製,落地門檻大大降低。使得商湯科技賦能千行百業的願景,得以實現。

作為數字經濟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人工智慧正在重塑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有業內人士認為,從工業製造到醫療教育,人工智慧技術就像新時代的“能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注入推動力。

人工智慧帶來的變革能力難以預估。或許,不久以後,我們就能真正領略到AI前沿技術的厚積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