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2021(一)|高管屢“換血”,股權轉讓頻現交易平臺,持牌消金如何破解經營難題

歷經了2020年的巨頭蜂擁而至後,2021年的消費金融市場同樣不平靜,持牌消費金融的人事變動、股權變更等行為都是業內關注的焦點。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2月23日,年內共計21家消費金融機構進行了人事調整。除了內部人事調整外,消費金融股東變更在年內也有了“降溫”之勢。

消費金融2021(一)|高管屢“換血”,股權轉讓頻現交易平臺,持牌消金如何破解經營難題

年內21家機構調整管理層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換帥”成為消費金融機構的一大調整策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12月23日,年內銀保監會核准了近50份消費金融機構高管任職申請,共計21家消費金融機構進行了人事調整,涉及到公司董事、董事長、總經理、首席風險官等多個核心職位。

僅在2021年12月,便有6家機構出現變動。最近的資訊披露出現在12月20日,福建銀保監局釋出關於高宏亮任職資格的批覆,核准高宏亮興業消費金融公司獨立董事的任職資格。同日,還有黑龍江監管局核准了許冬亮擔任哈銀消費金融公司董事的任職資格。

消費金融2021(一)|高管屢“換血”,股權轉讓頻現交易平臺,持牌消金如何破解經營難題

具體來看,年內21家消費金融機構涉及到的高管變更情況次數不一,其中華融消費金融在2021年4月一次進行了5位高管人員調整,是年內“換血”規模最大的消費金融機構。其次,盛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以及小米消費金融等3家機構,均有4位高管獲批。

對於公司出現的高管調整,各消費金融機構表現“低調”,未進行過多說明。而根據過往部分機構的回應內容來看,消費金融機構獲批任職的高管主要包括人員調整、職位晉升以及增設崗位等原因,並且均表示是公司正常運營行為。

以盛銀消費金融為例,12月23日,盛銀消費金融方面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公司年內涉及到鄭宏洲、馬馳、張國慶三位高管任職,其中鄭宏洲任首席風險官、董事,馬馳任董事、總經理,張國慶任副總經理。三人在金融領域均有多年的工作經歷,在風控最佳化、零售信貸、業務管理等方面經驗豐富,為盛銀消費金融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

易觀高階分析師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消費金融機構高層不斷變動,是內外因素共同催化的結果。消費金融機構也需要透過調整“掌舵人”,積極引入外部新力量,憑藉“取精華、去糟粕”的方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找到合適的發展路線。

“高管變動與公司的變化、行業競爭密切相關,消費金融機構透過高管的調整來開拓新的業務,提升競爭力。”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進一步解釋道。於百程表示,一方面,消費金融股東變更或開展新業務,均有可能使得機構調整董事和新增高管人員;另一方面,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此類人才在各類機構之間也會出現多向流動的情況。

股權交易遇冷

除了內部進行人事變動外,消費金融的股權變更方式在2021年也有變化。過去幾年間,消費金融牌照作為高含金量的金融牌照,受到地方銀行、網際網路公司以及互金平臺的多方追捧,也有多家機構透過增資,成為了消費金融機構的新股東。

而在2021年消費金融機構的股權變更方面,僅有杭銀消費金融透過增資引入了新股東,杭銀消費金融由12.6億元增資至25.61億元,引入滴滴關聯公司作為公司新股東,進行了股權結構調整,並於9月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同意。

不僅增資引入新股東這一方式不再火熱,消費金融股權變動在2021年也隱隱有了“降溫”之勢。2021年以來,多家產權交易平臺、拍賣網站中都曾出現消費金融機構的身影,但原股東的出手卻並不順利。

12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南方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注意到,掛牌已有半年、海印股份轉讓的中郵消費金融1.167%股權依舊無人問津。有分析人士指出,股權佔比過低、掛牌價格太高是主因。

中郵消費金融1.167%股權轉讓,不影響公司的實際運營。另一家公司華融消費金融則是直接面臨易主,公司現有第一大股東中國華融,擬將持有的華融消費金融70%股權全部轉讓,掛牌底價為7.27億元。

不過,12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官網以“華融消費金融”為關鍵詞搜尋發現,已經無法找到相關股權轉讓資訊。對於這一情況,記者也就當前股權轉讓進度向華融消費金融方面進行了解,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對方回覆。

除了上述兩家機構的股權轉讓外,網際網路電商平臺小象優品關聯公司重慶市宏廣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7月透過競拍獲得錦程消費金融3.55%股權,但在監管核准方面尚未有新動向傳出。對此,重慶市宏廣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方面獨家回應北京商報記者稱,相關股權交易已經交付拍賣款,目前正在進一步辦理股權過戶等正常流程。

於百程指出,消費金融股權轉讓往往涉及多種原因,包括股東因出現債務問題,其持有股權被凍結或者司法拍賣,或是股東因為戰略變化,將持有股權轉讓等。此類股東通常不參與消費金融公司業務管理,也不會造成重要影響。而如果是控股股東出現變更,消費金融機構在戰略、管理、業務和合作資源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現重大調整。

在蘇筱芮看來,獲得消費金融股權熱情度降低,一是此前有實力、對消費金融牌照感興趣的巨頭,已經陸續直接或間接獲得了牌照;二是在行業監管趨嚴、罰單頻現等背景下,消費金融行業紅利期已過,入股機構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實現回報,市場逐步恢復理性;三是整體而言,消費金融行業兩極分化態勢明顯,頭部機構在業績表現、股東實力方面更為穩定,而中小機構在盈利水平、口碑方面存在不足,其股權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正處於轉型變革程序

從2010年第一家消費金融機構獲批至今,消費金融行業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經歷了2020年的加速審批後,更多玩家在2021年進入消費金融市場。截至12月23日,共計30家消費金融機構開門迎客,行業也在持續洗牌。

“目前,消費金融行業正處於轉型變革的程序之中。”蘇筱芮分析表示,期間出現的高管變動、股權變更遇冷等問題,其背後是消費金融機構在經營過程中面臨的諸多考驗,也是行業洗牌的正常表現。

蘇筱芮認為,除了頭部玩家入局,改變了行業競爭格局外,消費金融機構與其他型別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從未停止。同時,租房、教育、醫美等典型消費金融場景相繼遭遇嚴監管,使得消費金融機構展業受限,再疊加流量紅利減少、客群上浮戰略顯著等因素,消費金融機構承壓。

於百程則進一步強調,消費金融業務近年來快速發展,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作為專業消費金融業務機構,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定挑戰。合規、盈利、獲客等方面壓力之下,消費金融公司業務模式、技術能力、聚焦的人群將會有所改變,行業走向高質量發展。

“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未來的競爭更加體現為綜合能力的競爭,是精耕細作能力的競爭,包括資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資產端的客群質量和收益水平,以及技術賦能和風險控制能力等。”於百程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嶽品瑜 廖蒙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61 字。

轉載請註明: 消費金融2021(一)|高管屢“換血”,股權轉讓頻現交易平臺,持牌消金如何破解經營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