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漲價,商品牛市終結?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高點不斷重新整理市場認知之際,各界關於全球通脹擔憂之聲四起。然而,近期商品突然大跌也令部分投資者措手不及,一時間多頭行情是否結束備受爭議。

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家中下游上市公司並採訪了多位證券期貨業人士。大多業內人士表示,此輪漲價既有流動性寬鬆、供需錯配等因素,也有部分投機因素。原材料若持續維持高位,將給一些中下游製造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大宗商品漲價,商品牛市終結?
有投機資金作祟

根據記者梳理,此輪大宗商品牛市從去年11月開始,一直持續至今年5月上旬。

什麼原因導致了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呢?

凱豐投資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此輪商品行情呈現結構性上漲的特徵,主要集中在與工業品相關的有色化工等板塊。“中國的庫存目前已經見底,而海外的庫存受航運費高企、全球航運不暢等因素影響,在去年8月就已達到了低點。在經濟復甦預期下,工廠復工對上游原材料需求增加,大宗商品供需結構失衡,價格持續攀升。”

除了基本面因素,也有期貨界人士坦言有投機資金藉機炒作。“按說經濟還沒有好到如此地步吧,各種原材料價格都創了上市新高,這難道不是投機資金在推波助瀾?”上海一家期貨私募人士表示,“部分期貨品種的巨量多頭持倉、天量成交顯然是有投機資金在炒作,不排除部分商品是現貨廠商結合期貨資金聯合推高所致。”

深圳一家期貨公司人士坦言,“從部分商品的成交和走勢來看,其一路逼空的炒作意味頗為濃厚。如部分黑色系產品,由於房地產開發和投資增速未來將下滑,需求並不是那麼好,但投機資金卻不斷推高價格,甚至部分廠商有囤貨居奇的嫌疑。”

記者注意到,上海、唐山等地市場監管局、發改委、工信局日前紛紛約談當地鋼企,要求各大鋼企切實加強價格管理,合理制定價格,還警告將對情節嚴重的進行停業整頓。這從側面也反映出部分企業可能存在哄抬價格的現象。

中下游企業叫苦不迭

大宗商品的漲價對於上游原材料企業來說無疑是好事,將增厚其利潤。然而,大多數中下游企業無疑將承壓。

記者在採訪時瞭解到,原料持續走高,下游備貨清淡,疊加人工成本等壓力遞增,部分化工企業只能選擇停止接單。一家化工企業高管直言,做一單虧一單,不如不做。

多位上市公司董秘、證代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導致公司原材料採購價格上漲、營業成本增加進而壓縮了利潤。

“採購的鋁合金明顯漲價了,佔產品成本約15%。”深圳一家消費電子上市公司董秘坦言,“手機行業現在景氣度一般,沒法透過提價轉嫁成本。如果我們提價,訂單就被其他競爭對手拿走了,還好最近原材料價格開始回調了。”

記者注意到,投資者紛紛透過互動平臺詢問商品上漲對相關公司的影響。

由於商品大漲,不少上市公司紛紛進行套期保值,應對上游原材料上漲。

潯興股份表示,將斥資不超過600萬元開展銅、鋅合金等套期保值業務。家電巨頭格力電器稱,擬繼續開展大宗材料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持倉合約不超過60億元,擬開展的套保品種為銅、鋁。

對此,華西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分析稱,“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使得中下游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升,下游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因此盈利可能會受到衝擊。商品漲價期間下游行業盈利情況明顯惡化,其中木材加工製造業、傢俱製造業、製品製造業等降幅明顯。”

在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看來,製造業投資難以恢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壓制了企業對未來盈利的預期。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宗商品上漲仍未見頂,製造業投資可能仍會承受壓力。

商品牛市是否終結

在連續大漲後,監管層終於出手。5月10日晚,三家商品期貨交易所同時宣佈調整產品手續費等給市場“降溫”。11日,鄭商所再次發出公告,調整12日當晚夜盤交易時起的玻璃期貨合約交易手續費標準,對玻璃期貨進行“降溫”。

繼12日開會強調要應對大宗商品價格過快上漲後,國務院常務會議19日指出,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適時採取有針對性措施,排查異常交易和惡意炒作行為。依法嚴厲查處達成實施壟斷協議、散播虛假資訊、哄抬價格特別是囤積居奇等行為並公開曝光。

在監管連續出手後,以黑色系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出現顯著調整,鐵礦石、螺紋鋼從高位回落超過15%,市場更是傳出了部分多頭期貨投資者爆倉的傳聞。一時間,關於商品牛市終結與否的討論不絕於耳。

在李立峰看來,“雖然目前美聯儲態度仍然偏鴿,但隨著通脹的持續攀升以及就業資料的改善,美聯儲的量化寬鬆可能會在三季度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也將隨全球流動性見頂而逐步回落。”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編輯 餘虹潔

責編 黎莉

監製 陳姝

校審 譚錄崗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34 字。

轉載請註明: 大宗商品漲價,商品牛市終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