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遭大股東恆天然“拋棄”、市值縮水至64億元,貝因美還能否突破重圍?

由 南門語山 釋出於 財經

   近日,貝因美(002570.SZ)釋出了多則公告,指出其於2020年12月31日收到控股股東貝因美集團的告知函,後者與寧波信達華建投資有限公司(下稱“信達華建”)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

  貝因美集團擬將其所持有貝因美的5500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38%)無限售流通股透過協議轉讓方式轉讓予信達華建,每股價格為5.49元,合計成交價為3.02億元。若該股份轉讓成功,則意味著貝因美集團持股下降至20.75%,而信達華建將成為貝因美第二大股東。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貝因美第一次被“拋棄”了。2019年,其大股東恆天然就對它展開連續性減持計劃,退場之心昭然若揭。值得注意的是,僅一年半的時間裡,恆天然對貝因美公佈的減持計劃就達七輪之數,持股比例也由最初的18.82%降至最新的4.99%%,累積減持佔總股本的近14%。若不出意外的話,三個月後,恆天然持股比例則會降至2.82%。

  貝因美慘遭拋棄的背後,是多年虧損的結果。資料顯示,從2016年開始,貝因美就處於掙扎的狀態,其中,2016年虧損為7.81億元,次年則擴大至10.57億元,而2018年稍有好轉,淨利潤為4111萬元,2019年再次蒙受虧損,達1.03億元。

  而2020年,貝因美的日子照樣不好過。根據最新一期財報資料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貝因美業績才勉強為正,但其中包含大部分政府補助,扣非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仍虧損1438.52萬元。

  針對虧損原因,貝因美解釋稱,公司營收、利潤、淨利潤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營業收入下降及成本費用率上升所致。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貝因美在2016年4月捲入假冒奶粉案,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同時自2016年起,貝因美研發費用不升反降,未能透過創新技術帶動業務增長。

  而知名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則指出,長期戰略、團隊等方面的不穩定以及整個營銷策略出現了問題,而這些使得渠道商對貝因美產品缺乏信心,最終導致業績不佳。

  公司的業績就讓貝因美頭疼不已,而股市上的表現也不盡人意。如今,貝因美的市值也由曾經300億元的巔峰縮水至64.42億元的規模,僅為高峰時期的五分之一。

  遙想過去,貝因美的奶粉還排在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排行榜的前列,市場影響力不言而喻。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在2018年中國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排行榜中,貝因美位居第四位,綜合得分為78.3。

  但邁入2020年,貝因美卻愈發“不給力”了。艾媒商情輿情資料監測系統顯示,輿情監測期間,貝因美的網路口碑低於40,僅為28.9。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貝因美的主營業務包括嬰幼兒奶粉等產品,這部分業務的網路口碑評價相對重要,但就目前來看,貝因美奶粉的網路口碑則較為堪憂。

  昔日,貝因美是許多寶媽購買國產奶粉的重要選擇,而今“沒落”實在是惋惜。但事實上,受2020年疫情衝擊下,多個行業生存“艱難”,嬰兒食品行業中的嬰幼兒奶粉受影響程度卻比較小。

  艾媒諮詢資料顯示,嬰兒食品(奶粉/輔食/營養品/零食/調味品)較同期增長35.2%,是2020年Q1增長最快的品類。同時,疫情下嬰兒奶粉再回“巔峰”,一季度增長率達到了31.53%。

  對此,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開放,當年出生人口達到10年高峰,但2017年以來,中國孕媽人群數量逐年下降,“二胎”政策所釋放的人口紅利基本釋放殆盡,但2020年“開放二孩政策”的實施將為中國孕媽人群數添磚加瓦,嬰兒奶粉有望再創佳績。

  不過,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智慧手機、ipad等移動裝置逐漸普及,人們漸漸更習慣於移動端進行網購。但從2020年5-6月中國嬰幼兒奶粉品牌電商銷量排行榜來看,在天貓、京東以及蘇寧易購這三大平臺中仍然沒有尋得貝因美的身影。

  為實現突圍,貝因美在2020年開始聚焦浙江市場、安徽市場、山東市場、河南市場、河北市場五大核心市場,與阿里雲和社群電商合作,精準實現品牌有效傳播公司除了聚焦核心大單品外,還積極推動核心市場的復甦;品牌傳播方面,貝因美積極佈局新媒體,與阿里雲和社群電商合作,以此實現精準營銷,提高費用效率。

  此外,貝因美還將進一步最佳化商業模式,繼續聚焦核心大單品,做大做強“四大主營品牌”,其他系列產品採用設立合資公司或對外包銷等“品牌資本化運作”模式實現借力銷售。

  儘管被貝因美為改變現今的窘狀而做了不少“功夫”,但能否突破重圍,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還有待市場和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