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外資加碼公募佈局 差異化競逐中國資管市場

由 習國防 釋出於 財經

外匯天眼APP訊 : 近年隨著資管新規推出、淨值化轉型趨勢確立,以及金融開放加速、外資巨頭加碼佈局中國股債市場,中國資管行業經歷變局,標準逐步接軌國際,競爭也愈加激烈。

近期,包括貝萊德、路博邁、富達等多家外資機構已向證監會遞交了公募基金牌照的申請,後續仍要經歷系統完善、投研流程最佳化、渠道拓展等挑戰。而早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就已經以中外合資的模式入局中國“大資管”,入股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並在2019年實現了相對控股。截至2019年四季度,其管理公募資產規模達233.71億元。

未來外資公募將如何差異化逐鹿中國“大資管”?

“很多有助於短期內做大規模但隱含風險的產品或業務,外資一般會主動規避,如分級基金、保本基金及通道業務等,而更多以長期視角尋求發展。”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總經理王鴻嬪日前對第一財經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外資雖然保守,但遇到逆境、機會浮現時,反而會更主動出擊。”她表示,近期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內部正在進行全面調整,對標摩根士丹利的全球標準,將繼續堅持“開大門、走大路”的原則,加碼中國資管市場。

目前隨著資管新規推進,通道和巢狀無以為繼,淨值化轉型已成為資管業的既定趨勢。“當前,例如我們固收類的專戶產品,正在與客戶積極溝通採納浮動的業績基準,而非一定像過去那樣要求固定基準。未來淨值化的趨勢會更明顯。”她稱。

在基金分紅方面,不同於此前國內公募基金在每年年底階段突擊分紅來避稅等亂象,外資基金一般堅持穩定的分紅安排。“我們未來仍將堅持穩定的分紅安排,併為未來開拓中國養老金市場做準備。”王鴻嬪表示。

對於外資公募基金而言,除了風控流程完善、投資策略和產品線豐富,在中國市場,其差異化競爭的優勢無疑是跨境業務。

“當前摩根士丹利資管與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的互通渠道已經完全打通。就‘引進來’而言,我們可以為海外的私人銀行提供定製化的中國股債等產品;從‘走出去’的角度,如果基金推出A H股策略的產品,那麼H股的部分就可以透過‘投顧’的模式委託摩根士丹利海外的專業團隊進行管理,發揮兩地各自的優勢。”王鴻嬪稱。

事實上,港股當前已成為境內銀行等機構佈局的新增長點。第一財經瞭解到,年初以來,國內銀行資管大幅加碼港股,自美團點評和小米於2019年10月底被納入港股通合格交易名單以來,獲得了來自內地投資人的南下資金流入分別達41億美元和22億美元,今年的南下資金也遠超北上資金。

此外,對於在中國境內有資金委託需求的外資而言,外資公募基金無疑更具優勢。“例如,我們也將為一些大型外資保險機構管理境內的資金,這些外資客戶對投資機構的選取有很高的標準。”她稱。

隨著外資不斷湧入中國A股市場,其佔比已接近國內公募基金。“不僅上市公司更關注提升公司治理,而且由於外資持有期更長、更穩定,一些中國企業也希望外資公募基金能夠為自己引來更多長期穩定的外資。”王鴻嬪稱。

2017年來,眾多外資巨頭加碼登陸中國,登記成為WFOE PFM(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歷經幾年的市場開拓和監管磨合,外資巨頭在華“私轉公”之路已於今年4月正式開啟。

一些外資巨頭的野心不止於此。比如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就表示,會爭取申請QDII(境內合格投資者)牌照,拓展基金全球佈局的能力;同時,中國潛力巨大但尚未被開墾的養老金市場也是目標之一,包括企業年金和第三支柱。

“外資同業競爭將加劇,反過來也將完善中國大資管的生態。”王鴻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