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日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數字經濟作為科技創新的產物,是近年來增長最快的領域,在疫情衝擊中以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迅速補位,有效支撐了企業復工復產,保障了人民正常生活。未來數字經濟將持續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不斷培育新的增長點、增長極,成為我國構建雙迴圈新格局的重要支撐。
數字經濟成為雙迴圈重要支撐
推動國內大迴圈,核心是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構建完善的內需體系,包括居民、企業、政府的消費和投資等。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消費和投資主要體現為消費升級和高效投資,其中數字經濟的優勢和動能十分明顯。
從消費看,疫情常態化加快了企業產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的程序,電商行業成為疫情期間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直播電商、電商助農等線上消費新趨勢效應凸顯。資料顯示,2020年1-5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5%,成為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動能;從投資看,在傳統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下降和產業滲透率下降的情況下,政府迅速做出加速推進新基建的戰略抉擇,既加快培育未來發展新優勢,做好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新型基礎設施準備,又有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以創新引領的投資擴大投資內需戰略,保障經濟穩定增長。
雙迴圈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執行,要充分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從全球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處於世界前列,相關產業配套能力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容易形成規模經濟,這也是我國數字經濟的天然優勢,相關經驗積累也必然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中國智慧。透過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能力輸出還可增強全世界範圍內數字經濟可及性。
資料要素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
資料作為生產要素,和一般生產要素相比有著其自身特點。比如,資料的複製成本低,幾乎可無限被複制;使用沒有排他性,可同時被多方使用;可再生性強,在使用過程中會隨時生產出新的資料。資料的這些特點也成為明文資料生產要素化的掣肘因素。因為明文資料一旦共享便無法控制其用途和用量,即無法阻止資料被溢用,致使各方不敢共享、不願共享、不能共享資料。這也是導致目前各行業普遍存在“資料孤島”的根本原因。
資料安全融合技術的快速發展(包括多方計算、聯邦學習、資料脫敏、差分隱私、可信執行環境等),為上述難題提供了較好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多方計算技術,我國在相關工程化實踐方面已取得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發突破,能直接以密文資料進行融合計算,實現資料“可用不可見,且按規定用途和用量使用”。藉以資料安全融合技術,資料要素的價值可被劃分為資訊價值和計算價值,計算價值作為資料特定用途的使用權,將成為資料流通的主要形式。透過無邊界的資料融合,資料將從“手工作坊階段”進入“社會化大生產階段”。
隨著勞動等傳統要素的成本優勢變化,資料作為新興要素,將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充分發揮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推動資料要素的創新使用,需推動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相比其它要素市場改革的複雜性,資料要素相關制度處於探索初創階段,透過“資料可用不可見”使用方式,可不打破現有資料分配格局,利於改革快速推動。
充分釋放資料要素潛能
以資料要素流通打通國內大迴圈具有廣闊空間,透過資料支撐國內消費潛能精準釋放、投資效能精準提高。一是以資料要素支撐全方位客戶精準畫像,有效滿足居民個性化消費需求,釋放消費優勢動能;二是推動資料要素支撐生產環節數字化改造,推動工業加速實現智慧感知、精準控制的智慧化生產;三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資料要素在東中西部之間跨域流通,實現東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先進產業鏈延伸到中西部,幫助實現後者產業升級;四是發揮體制優勢,撬動政府在資料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優勢,構建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資料要素平臺,賦能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五是“資料算力跑”,既實現“原始資料不跑”,規避資料洩露權責利風險,又“代替群眾跑”,全面最佳化政務工作流程,以服務型政府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基於資料要素全面流通的國內大迴圈,可引領帶動資料要素國際迴圈,實現資料價值全球最佳化配置。我國可圍繞各界正常的資料跨境訴求,積極推動中新、中韓等建立資料要素高效融通的基礎設施。以示範性、引領性和標誌性的試點專案,推廣資料要素價值釋放的跨境新模式,更好地形成資料要素在全球各地、各國各企業之間的價值流動。□杜寧 楊祖豔
(作者杜寧系中關村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聯盟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