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房地產市場規模與房價齊升。房地產行業增長快、利潤高,吸引大量資本流入。反映在股市上,則是相較於其他行業長期居於高位的市盈率。
市盈率是指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表示投資者為了獲得該企業每份收益而願意支付多少倍的價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投資人對該企業經營前景的態度。一般情況下,市盈率越高,表示市場認為該企業經營風險小,利潤增長空間大。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7年,房地產市場開始了前所未有的密集調控,全年全國近110個城市與部門釋出樓市調控政策,釋出的調控政策次數多達250次以上,政調控政策涉及到房屋買賣、房企融資、購房者信貸等多方面。
從此時開始,資本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熱度逐漸降溫,房地產板塊的市盈率持續走低。近幾年來,在“房住不炒”調控主基調的指導下,房地產行業信貸融資持續收緊,導致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規模和利潤增長普遍較為悲觀。如今,房地產行業市盈率已經明顯低於其他行業。據粗略統計,截止3月4日,在A股和H股上市房企中,選取的50家代表性房企市盈率平均值僅為約10.3,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離歷史最高點38.1更是相去甚遠。
儘管如此,可是從目前看來,房地產行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誠然各種調控政策約束了房地產市場的無序擴張,但是,房地產產業鏈較長,與建築業、服務業、金融業、紡織業、批零貿易業等多個產業均有直接或間接關聯,短期來看,房地產業仍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企業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房地產板塊的整體走低影響了一些優質企業的成長潛力被低估。
以佳兆業為例,2020年全年,佳兆業實現全年總合約銷售約1069億元,同比增加約21.3%。即使在疫情影響下,也順利完成千億目標。總合約建築面積約616.5萬平方米,同比增加約32.8%。
3月4日佳兆業集團釋出2021年前兩個月營運資料。資料顯示,今年前兩個月,佳兆業集團總合約銷售為174.7億元,同比增長160.7%;總合約建築面積約為103.8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00.9%。
佳兆業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香港,2009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截至2020年末,佳兆業總資產規模約為3000億元,與上市之初的180億元對比,上漲了近15倍,年增幅高達30%。
佳兆業自從1999年涉足城市更新領域,作為城市更新領域先行者,已擁有20餘年城市更新操作經驗,在城市更新領域,佳兆業已經建立了寬廣的護城河。年均轉化100萬平方舊改土儲,聚焦於利潤豐厚的拆除重建類的專案,平均毛利率可達到50%。截至2020年中期,佳兆業擁有超過2.6萬億的潛在舊改貨值,儲量巨大,預計將持續為佳兆業帶來豐厚利潤。
日前,西南證券釋出行業研究報告指出,地產板塊估值近期處於低位。建議投資人從資金安全性和收益率綜合考慮,適當增配。推薦關注地產板塊均衡型房企、永續經營型房企、城市更新型房企、優質物管企業四條投資主線,其中城市更新型房企推薦佳兆業集團等標的。此外,國信證券和東興證券等透過綜合分析佳兆業的土儲、運營、債務結構等資料,也於近日給出增持建議。
同樣被低估的還有融信中國,3月2日,融信中國披露2月銷售簡報,公司2月實現總合約銷售額約119.02億元,同比增長291%;2021年前兩個月,融信中國累計實現總合約銷售額約為241.98億元,同比增長132.8%。
去年上半年,疫情嚴重影響了房地產整體銷售。融信中國快速調整運營策略和營銷手段,在上半年,銷售額實現逆勢增長。下半年,融信來到了穩定的供貨期,頻頻推出紅盤,銷售態勢良好,順利完成全年銷售目標。
融信集團於2003年成立,總部位於上海,2016年1月於香港聯交所上市,同年納入MSCI指數及恆生指數,併入選首批深港通成份股。在拿地上,融信中國長期堅持在高能效城市核心地段佈局。去年疫情緩解之後,融信中國抓住拿地視窗期,在杭州、上海等一線城市補倉多塊優質地塊。
近年來,融信在自身佈局之上,對產品進行雕琢,富產品品類,對客戶需求探索,不斷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逐步形成了融信“4+1”全系產品矩陣。同時,融信中國的債務結構也在不斷最佳化,公司在更謹慎的投資策略和更高效的運營方案中延續著其可持續發展之路。
隨著地產調控長效機制的建立,房地產市場進入平穩發展。投資投機需求被擠出,居住和改善需求仍然旺盛,資料顯示,在中國城鎮家庭資產中,房地產資產佔77.7%以上,仍是家庭資產的最大組成部分,除了居住需求,房產和教育、醫療等資源緊密相關。機構觀點認為短期看來,地產行業仍具有一定的投資潛力。在多輪政策調控中,激進型房企的高週轉模式已經得到明顯遏制,但是對於穩健運營、專於品質的企業而言,未來依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