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裕投資甩掉太平洋證券的願望要成真了?華潤或是“接盤俠”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武佩璇
時隔1個月,券商行業再起重組併購傳聞。
繼3月京東併購國金的傳聞後,4月8日,市場傳聞華潤或京東有意向收購太平洋(601099.SH),受此傳聞影響,當日早盤太平洋股價漲停。
4月8日晚間,經歷過漲停後的太平洋發出一封澄清公告,以“澄清”之名“坐實”了部分傳聞。
公告中,太平洋先是徹底否認了與京東的傳聞,“公司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未與京東就股份轉讓事宜進行過任何接觸或討論。”接著,話鋒一轉,委婉承認與華潤之間發生了一些“故事”——“華潤的關聯公司與嘉裕投資進行過初步接觸,未簽署任何股份轉讓協議,目前無實質性進展。”
圖皮來源:視覺中國
4月9日,時代財經就此公告內容聯絡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金控投資有限公司進行求證,其工作人員以“媒體對接負責人請假”為由拒絕了採訪。
同日,時代財經以投資人身份聯絡太平洋方面,其證券部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並不清楚華潤與嘉裕投資接觸的具體內容。但對於嘉裕投資是否有和其他公司進行過相關接觸的問題,其回答“由於股東方面一直在推進股份轉讓的事項,不排除和其他方進行溝通,如果有實質性進展,公司會透過公告進行披露。
在太平洋釋出澄清公告後的第一個交易日(4月9日),太平洋股價收於3.58元,下跌3.24%。
華潤與太平洋的“收購故事”是否能繼續不得而知,但對於這兩家公司而言,收購一事的背後意義卻全然不同。
業績虧損、罰單不斷、大股東叫苦不迭
2020年是券商大年,在一片券商年報紅火預盈的公告下,太平洋卻預虧6.5~7.5億元,相比2019年同期減少了11.13~12.13億元。
不盡人意的業績之外,2020年太平洋還不斷接到罰單。
2020年5月,因為員工私自銷售非太平洋證券發行或代銷的金融產品,太平洋證券收到來自內蒙古證監局的行政處罰,緊接著,雲南證監局又因為太平洋在“內蒙古事件”中未採取有效措施消除風險隱患而給出行政監管措施。
除此之外,2020年9月,太平洋證券作為主辦券商,未對廣東中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訊披露檔案進行事前審查,被廣東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
根據證監會分類評價結果,太平洋2017年至2020年的評級分別是A級、BB級、B級、CCC級,連續三年下滑。
根據太平洋證券部工作人員的說法,大股東一直在尋求股份轉讓。嘉裕投資“萌生退意”已久。
早2019年底,嘉裕投資就曾計劃向華創證券轉讓部分股權,此訊息一出,太平洋股價大漲。但值得注意的是,華創證券母公司華創安陽董事會曾有3人對此收購事項投出反對票。
半年後,2020年6月,太平洋證券釋出公告稱,經雙方友好協定,終止股權轉讓事宜。
在這筆交易洽談期間,嘉裕投資因沒能履行於2018年公佈的增持計劃收到了上交所的通報批評。彼時嘉裕投資為此提出異議,大吐苦水稱,“歷史上已為公司發展增持股份,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經濟損失。因市場環境變化超出預期,其已無法按照計劃透過應收賬款的逐步收回及其他方式完成增持計劃所需資金籌措。”但最終異議被駁回,受到證監會的紀律處分。
時隔兩年,太平洋證券再傳被華潤收購。若收購能實現,對於急需甩“包袱”的嘉裕投資來說,這恐怕是期待已久的結果。
太平洋證券澄清公告。圖片來源:wind
手握國信,展望太平洋
而對於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華潤集團而言,此番收購傳聞同樣內含深意。
根據天眼查顯示,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持有老牌券商國信證券(002736.SZ)21.25%的股份,是國信證券的第二大股東。而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的兩大股東分別是華潤金控和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華潤金控為華潤股份的全資子公司。
作為一個巨型央企,華潤集團的業務分佈廣泛,製造業、地產、金融都有它的身影,其中在金融行業,華潤旗下擁有華潤銀行、華潤信託、華潤資產及漢威資本,並間接持有國信證券、鵬華基金、華泰保險等金融機構的股份。
但今年3月,國信證券推出150億元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控股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認購發行總數的33.53%,雲南合和集團認購16.77%,華潤深國投信託有限公司認購1%,由於認購數少,導致華潤在國信證券的持股比例減少2.92%。
所以,雖然已經手握國信證券,但若能在太平洋低潮之期接手嘉裕投資手中的股份,對於欲在券商行業“大展拳腳”的華潤而言,或許也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