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VC開始流血搶專案:估值1晚漲1億 籤合同立馬打款

瘋狂,VC開始流血搶專案:估值1晚漲1億 籤合同立馬打款

文丨鉛筆道記者 韓希言

“人們說報復性消費,我看到的卻是報復性投資。”一位投資人表示。

疫情積壓下,2020年下半年的投資節奏明顯加快。清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到第三季度,VC/PE投資案例數從1751件上升至2776件,投資總金額也從1788億上升至2135億。

當下,投資機構“內卷化”愈發明顯。“今天都是投資人求著創業者說,你拿我的錢吧。”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此前在一個論壇上開玩笑說道。

“內卷化”主要體現在VC爭搶專案上。投資人們的手段層出不窮,時時要關注在跟的專案,像銷售一樣一次次地推銷自己的過往業績和投後服務,還要擔心已經談好的專案被截胡或者抬高估值。有投資人表示,現在投資甚至大機率要靠跟創始人的“私交”。

更誇張的情況,一位投資人告訴鉛筆道,僅僅一個晚上,專案估值漲了1個億:原本已經敲定2000萬佔10%,一夜之間被另一家VC3000萬佔10%替代。

如今,“快”似乎成了唯一的致勝法則,有的投資人為了抓住好專案,不盡調先打款;有的直接把投資協議的金額一欄空著,讓創始人出價;或者有的投資人會主動拿著合同、打著飛旳去和並沒有投資意願的創始人談。

創業者在融資過程中更多地佔據了主動權。有創業者表示,上一筆融資的錢還沒有全部到賬,新的一輪上億元融資就即將完成;有創業者在剛剛透露出要融資後,立刻就有數十家機構找上門來,這時他則有充足的底氣與反向盡調投資機構。

不過,投資火熱並不代表投資人在盲目撒錢。一位投資人就表示,“創投行業本身一直就是二八定律,優秀的頭部專案自然會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好專案的投資是靠搶的,這一點在往年亦然如此。”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採訪和網路公開資訊,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VC“內卷”,想投進去要憑關係

“我感覺自己現在就跟做銷售的一樣,要一遍遍地跟專案方講自己過去的業績、增值服務等,做很多說服工作,對方才能給我一個投資的機會。”某機構投資經理林飛吐槽道。

2020年下半年,投資節奏明顯加快。臨近2021年新春前夕時,這種現象愈發明顯。據鉛筆道統計,2020年12月的投資者事件共計672起,較上個月增長34.13%,較去年同期增長33.07%。

“都說年底的時候,投資人們早早地去度假了,但我身邊的同行們都是一個比一個忙碌。”上半周開專案會,下半周出差,週末整理材料,週一彙報,基本每天都滿滿當當,工作安排幾近“007”,這就是林飛及身邊同事們現在的工作狀態。

他還表示,“內卷化”現象,在VC行業也越來越常見,這主要體現在爭搶優質專案上。

搶法則多種多樣。

有“矜持”一些的:始終保持和創始人的密切溝通,不停詢問對方專案缺什麼,投資機構能給他們什麼,能幫他們解決什麼麻煩,後續能怎麼賦能。“知名機構這個時候就很有優勢了,強調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投資過的案例,突出老牌基金的價值、投資優勢及資源。”

有“放下身段”的:發現專案後立刻飛到專案方身邊,身心都時時地跟著創始人,密切跟蹤公司的融資進展,每隔幾天就約創始人見面,搶在同行前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專案。

還有“不太體面”的:林飛最近就有過專案在臨近簽約時被截胡的經歷,當時就差簽字了,但競爭對手知道後給出了優於他們機構的條件,讓創業者中斷了合作。

“當然是選擇原諒他啦。”林飛有想去找這位出爾反爾的創業者說說理,但後來還是放棄了。

這種“見錢眼開”的事件現在越來越多。某早期投資機構合夥人白恆分享道,一位投資經理告訴他,發現了一個特別好的專案在融A輪,對方提出2000萬人民幣佔10%的股份。

“看了專案後,我說好,可以投!”但是到了第二天這位投資經理跟他說,沒機會了。某一家知名VC要投3000萬元,還是佔10%的股份。

白恆介紹道,現在的優質專案的情況是,你不投,有的是其他人投。他經常在專案方的辦公室遇到同行,這個時候就只能各憑本事。

近期,白恆剛談好一個專案,但卻是靠人情才拿下來的。“前幾天,我們之前剛投資不久的一個專案創始人跟我發信息說,‘老白呀,我們馬上要融下一輪了,你要不要跟,我們是朋友可以優先考慮你。’在這位創始人看來,讓我投資已經是給了我很大的面子。”

現狀確實也是如此,據白恆瞭解,這個專案傳出要融資後,至少有20家機構找上門,其中不乏國內排名前幾的知名VC。

在白恆看來,如今優質專案的投資時,會有各種各樣的基金“聞著味道”過來爭搶。“現在不投進去,下一輪肯定要漲,翻倍是常有的事,所以現在即便貴一點,也要投下去。

投資靠手速,不盡調就打錢

研究市場、盡調看專案、彙報做決斷……

其實一直以來,投資人的工作早就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和流程規則。但是現在,“快”似乎成了唯一的致勝法則,所有方法論和規則都有可能被打破。

梅花創投創始合夥人吳世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提到自己“搶專案”的經歷。有一家做飾品連鎖線的公司是今年發展很快的一家公司,今年至少已經融資4輪,梅花在投的時候“根本沒有DD(盡調)的時間,也不允許修改投資條款,誰先打錢誰就能投進去。”

吳世春稱這種投資叫“盲call”。一些非常火的專案上就是這樣,基本都是“背靠背”的方式融資。如果投資方晚點打款、晚點進場的話,就有可能被專案方甩掉,沒有機會投資這個專案。

“不盡調就打錢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是僅限於頭部的優質專案。好的專案大家早就瞭解差不多了,也都提前接觸過,那就看誰打錢快。”白恆也對鉛筆道說道。

為了搶專案甚至省掉盡調流程,投資似乎也進入了“拼手速”的時代,白恆和林飛都因為手速慢錯過專案。

林飛此前曾跟過一個專案很久,投資雙方也大致達成意向。“我覺得,還是要按規則行事,把盡調流程走完的,沒想到剛和內部開完會,對方就說已經簽了另一家,之後只能跟投一小塊份額。”

白恆的遭遇也類似。有一個專案是他從疫情爆發前就開始關注並跟進,但是因為疫情,雙方一直沒能線下見面。在他想等疫情稍微緩和一點就繼續推進的時候,對方告訴他已經拿到另一家機構的投資。“所以今年有些時候我會放鬆盡調的要求,可能沒有那麼嚴格,有些過程能省就省略。”

在白恆看來,繼續按照流程行事的下場就是:你還在盡調,可其他機構直接甩支票過去簽約。

有同行跟他分享過自己的“悲慘遭遇”:這位投資人有想過投資一個小眾細分領域頭部企業,先是按部就班地對接,做市場調研,他一度認為除了自己沒有機構會來爭搶。但是有一天專案創始人打電話過來說,有其他機構負責人直接來他辦公室要求投資。再過一小時,對方第二個電話打過來說,“投資方的錢已經到賬了”。

“不盡調先打款”這種現象,即便是科技含量頗高的半導體領域也很常見。

此前一位半導體領域的資深投資人對鉛筆道表示,現在投資網際網路、新消費的機構,也來看半導體。很多投資機構為了拿到一個好專案,把合同打出來投資金額空著就簽字、蓋章拿給創始人。

FA與創業者翻身:估值飛漲,手握10個TS反盡調

“轉行做FA吧!”林飛最近在朋友圈經常看到這樣的梗。

變現週期短,投入成本低,FA行業的優勢在投資火熱的時候更加明顯。近來,林飛有一種感覺愈加明顯,投資人和FA的角色地位發生了變化。在以前,都是FA主動聯絡林飛推薦專案,但是現在經常是他去向FA索要專案線索。

可這樣一來,為了多賺錢,FA會把價格拼命往上抬。“而且FA推過來的專案大機率被無數人看過了,再投很容易陷入惡性競爭。”他說道。

手中有優質的專案,就是FA最大的底氣。在某知名FA機構就職的黎苒表示,在創投市場中,投資人、創業者、FA三類角色中,通常FA一般會弱勢一些,業務沒有保證,甚至有時會被賴費用。

但是現在他手中的很多專案都得到了眾多機構的青睞與搶押,有許多基金合夥人都紛紛與其聯絡,試圖拿到為數不多的開放份額。“一個好的專案拿到10個TS並不少見。”

這個時候話語權就來到了創業者手中。

創業者李琦對鉛筆道透露,他的公司上一輪融資的錢還沒有全部到賬,新的一輪上億元融資就即將完成。據他介紹,在透露出融資意向的時候,就有大約20家機構前來爭搶。不到一個月的時候,微信裡多了70多位投資人的好友。

讓他感到受寵若驚的是,不少機構與他直接接觸的都是機構的一把手。但通常而言,前期意向企業都要透過投資經理、投資總監一輪輪去接洽。甚至是在做完盡職調查和被機構認定後,創始人才有可能在最後見到合夥人。

不盡調就打款的經歷,他也經歷過。“真的就有投資人直接飛過來,下飛機直奔辦公室。意思很明確,只要我籤合同,他們就立馬打錢過去。”

這樣的變化讓李琦頗有時來運轉的感覺。他有足夠的底氣從容應對投資機構,並對於接觸的投資機構也開始做起了盡職調查。“每家機構的規模、投資策略、理念及回報預期不同,給創業者帶來的資源質量也不一,決定接受哪家投資機構的資金前相當重要。”李琦說道,“既然主動權在我,那更應該好好考量。”

另外,他並沒有選擇上一輪的領投方繼續領投,雖然對方在得知訊息後的第一時間就聯絡了他,但他也沒有賣對方的面子,“主要是估值問題沒有談妥。”

因為疫情,企業發展承壓,包括白恆在內的很多投資人期待估值虛高的專案會有所回落,可實際上,大部分專案的估值更高了。他看過的一些公司估值一天比一天高,有的甚至直接翻倍。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此前也對外透露,從去年初到現在,至少有100多家近期融資的經緯系公司,估值翻了2-8倍。

報復性投資?不存在的

“我們開玩笑說,疫情過去後,人們說報復性消費,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報復性投資。”光速中國創業投資基金創始合夥人宓群在去9月的一場論壇上說道。“大家都在搶專案,估值之前低下來過,但現在完全沒有比以前低。”

“大家感覺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但其實在我們投資界還是蠻熱鬧,大家爭前恐後還是很厲害的。”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同樣表示。

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也稱,現在投專案不再那麼容易高舉高打。“今天都是投資人求創業者,你拿我的錢吧。”

變化的因素之一是疫情積壓。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投資人們紛紛表示會將投資工作推遲到下半年。

而且,“優秀的專案留給VC的可投資視窗期非常短,所以決策速度要比以往更加迅速,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眼下呈現出的較火熱的投資態勢。”創世夥伴資本主管合夥人周煒對外表示。

疫情隨時捲土重來的可能性,也成為投資人加速下注的又一因素。“對於投資人們來說,就像有刀子在後面逼著你不斷加速。”白恆說道。

另外在他看來,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疫情外,還有就是如今創投圈的馬太效應正愈演愈烈。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會促使資源向行業頭部企業集中,這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我認為自己的投資並不盲目,創投行業本身就一直是二八定律,優秀的頭部專案自然會吸引更多的機構投資,好專案的投資是靠搶的,這一點在往年亦然如此。”白恆認為,所謂的“報復性投資”,其實並不存在,大家都很理性。

優質專案總是跟頭部基金相伴成長,一次融資其中不僅僅關乎錢,還包括名譽背書。被頭部基金投資,專案就等於在行業和媒體面前公開亮相,根本不愁下一輪融資。

對於投資機構來說,“內卷化”愈發嚴重的現在,誰能募到更多錢,能給出更高的估值,談判的籌碼就更多。在白恆看來,“能投進頂尖專案的,可能就是那不到十家的的頭部機構,很多中小機構可能都沒有機會參與搶奪。”

創投行業“內卷化”,大批投資人消失在2020。資料顯示,2020年VC/PE管理人減少數量創下歷史之最。

有知名投資人之前表示,行業兩極分化早就該出現,PE/VC投資不應是全民式的,中國市場最終的頭部可能就是現在總量的5%。

“也許,是時候離開創投圈了。”林飛最後說道。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733 字。

轉載請註明: 瘋狂,VC開始流血搶專案:估值1晚漲1億 籤合同立馬打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