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金市場中,不乏有基金公司花樣百出地“造神”,過度包裝公司旗下的基金經理,讓投資者產生不切實際的預期。
近期,中泰資管基金業務部總經理、中泰星元靈活配置混合基金經理姜誠,透過問答形式,“打臉”部分基金經理,對從風格輪換角度做投資決策的行業現象等進行了解讀。
問:近期市場是否已經完成了風格轉換?投資的主線變了嗎?
姜誠:關於風格輪換的討論從來沒有停止過,但準確判斷轉換的時點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並不參與其中。藉著這個問題講一講從風格輪換角度做投資決策的弊端和注意事項。
首先,風格輪動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策略思維,它過於粗糙,選擇了一種風格只完成了工作的一半,還面臨選擇哪隻股票的問題。
其次,風格輪動是一種擇時策略,擇時需要高階思維和複雜模型,遠不是基本面和估值這兩個維度所能解釋,還包括宏觀經濟大環境、貨幣政策、海內外疫情等方面影響,即便基本面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準確預測它的未來走勢是很難的。更重要的是,股票擇時是高階博弈,事情原本的樣子很重要,人們心中對它的預期更重要。在我的策略中沒有擇時以及風格輪動,最主要原因就是這一點。
問:可是,如果一直拒絕參與風格輪動,就不怕踏空行情?
姜誠:事實上我所認識的優秀的基金經理很少將主要精力放在做風格輪動上。
一是太難,長期經歷表明,偶爾的正確抵不過長期的不正確,往往得不償失;二是太貪,有這種想法的人通常想要把市場上的錢都賺到,但市場往往會懲罰這種貪婪;三是太懶,用風格標籤作為選股的捷徑,希望一勞永逸,但投資中沒有一勞永逸的事兒,走捷徑的人短期或許能佔到便宜,但市場對他的懲罰將是更大量級的,錯過牛股,錯過短暫噴薄的牛市,各種各樣的教訓歷歷在目。
問:如果不考慮風格輪動和擇時,那麼長期看消費與科技是否仍然是大勢所趨?
姜誠:“消費與科技仍然是大勢所趨”這句對也不對。
對的地方在於,從總需求層面看,消費與科技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機率會大幅提高。沒有哪個經濟體可以持續快速增長,經濟減速的伴生現象是投資佔比下降,重資產行業訂單趨緩,經濟增長動能更多來自生產效率的提升,對應著科技相關產業權重增大,而由於科技產業是相對低資本消耗的,所以每年創造的財富增量中更大比例將被用來消費。在這個層面上,消費與科技是大勢所趨。
不對的地方在於,投資回報率不止取決於需求,甚至有其他比需求更重要的因素。估值理論告訴我們,投資回報率取決於你的購買價格、所購買資產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的成長空間,與購買價格負相關,與盈利能力正相關與成長空間可能正相關也可能負相關。
問:什麼叫“可能正相關也可能負相關”?
姜誠:投資回報率為何可能會與成長空間負相關?關鍵點還是盈利能力。如果一家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低於投資者的要求收益率,那它增長越快,增長空間越大,就越毀滅價值,換言之,與其將資本投入到這種企業的擴大再生產,還不如讓投資者把這筆錢省下來,投入到其他領域。
所以高盈利能力才是好投資的關鍵。而高盈利能力不取決於行業的總需求,而是取決於行業的競爭格局和企業間競爭力的差異:競爭格局可以決定行業整體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議價能力;個體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決定它相對於行業的超額利潤。行業整體的盈利能力疊加領先企業的競爭優勢,組合成優秀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
換句話說,最好的投資標的是需求空間廣闊、行業集中度高並且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而遠非一句“需求空間廣闊”就能概括的。再進一步說,“賽道”思維其實是一種不可取的粗糙的投資思維,好標的的形成過程沒有捷徑。
還是那句話,不要粗糙的使用風格和賽道標籤,還是要紮實深入地精選個股,只要不付出太離譜的價格,長期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