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散戶崛起,年輕網際網路券商的新機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各國進行了一次瘋狂印鈔,也直接造就了一輪新的“放水牛”大行情。這個大行情體現最明顯的地方在於港股和美股市場,因為大量的新經濟類公司開始趁這個紅利期批次進行IPO。同時,從美股二次回港熱度也達到空前。

毫無疑問,這輪行情最受益的除了能順利進行上市的公司本身之外,剩下的就是類似於港交所和各類券商。也印證了股民常說的,“大盤牛市,買券商就對了。”

和以往牛市不同的是,此次疫情引發的市場波動,吸引了大量散戶的湧入。其中最具有標誌性事件的是遊戲驛站,成千上萬散戶圍繞美國最大的散戶論壇WSB wall street bets,開始和華爾街的機構進行多空大戰,其股價也從暴漲幾十倍回落到1倍多。

此次大對決,對散戶們來說,完全是一次‘天下苦機構久矣’的釋放。不僅在整個華爾街史上是第一次,還直接重創了美國130億美金規模的對沖基金巨頭梅爾文資本,最後因虧損30%投降認輸。

對於這個事件,常見的觀點是散戶很難戰勝機構,畢竟這個道理經過上百年血和錢的驗證,很難被一場巴黎公社式的勝利而改變,所以遊戲驛站頂多是個例而已。

對此,華盛證券CEO張霆持有不同的觀點。

新興散戶崛起,年輕網際網路券商的新機會
年輕力量的崛起,散戶需要被重新定義

近日,華盛證券CEO張霆在阿爾法峰會上分享時提到,“儘管遊戲驛站事件猶如法國大革命般的悲劇色彩,但散戶作為一個整體登上歷史舞臺,是任何力量不可逆的,更是不可忽略的。這背後讓人敬畏的,有網際網路的組織力量,也有網際網路凝聚共識和增長社群智慧的力量。

從事物本質來說,散戶反對的不僅僅是華爾街的機構,更是機構和散戶之間的不平等。

“或許在資本這個大平臺上,隨著網際網路帶來的協同力量崛起,更多的新年輕力量進入股市,以及更多的中概股迎面崛起。極大機率產生像WSB這樣的智慧社群,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不受傳統束縛的新規則的建立。”張霆認為。

事實上,這個力量愈發明顯。在2021年初,國內的基金髮行繼續延續之前火熱情緒,誇張的是有基金在1天之內發行了超2300億元。Mob研究院資料顯示,這些新增基民中,18-34歲群體佔比達到60%,也即一半來自90後。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通訊的發展,同樣是90後的理財使用者比上一代父母觸及理財提前了整整10年。

根據Robinhood資料也進一步顯示,其客戶年齡段的中值就在31歲。憑藉遊戲驛站的催生,Robinhood的估值也從117億美金翻倍至近400億美金。以及近期還秘密向SEC提交了IPO申請。

除了參與者數量比較龐大之外,基金和投資也逐步成為90後新興社交工具。在微博上,基金幾乎是大概日均一熱的程度。甚至基金圈出現了飯圈化,比如易方達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張坤,就擁有大批自稱ikun粉絲。各路論壇,類似“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的表白到處都是。

同時,組建後援會也是常見操作。各種新興更是詞彙層出不窮,例如“含坤率”。如果遇到因為市場波動大而遭受虧損,它們也會變換稱呼。比如另一網紅基金經理諾安基金蔡嵩松,從“蔡神”變為“菜狗”。要知道最熱的時候,蔡神評論去下面一片歡呼,一度出現蔡粉相親的現象。一天之內,都可能上午菜狗,下午蔡總,上午鬆鬆菜,下午蔡總總。

可能有些現象理解不了,但這就是這一批新基民的典型玩法,如果不能熟悉並掌握它們的玩法,就只有被使用者拋棄。

相反,能很好抓住這波使用者的話,爆發量也是驚人的。Robinhood一路的估值暴漲背後就是,1個月完成新增使用者300萬,一天的交易量超過所有線上券商。

因此,張霆在峰會上就不由得感嘆,“迎接散戶,服務散戶,用一種特別適應它們需求的方式為他們服務,是券商行業的重要機會。這種機會對於這個領域,就相當於這個領域會出現淘寶、拼多多這樣變革型的力量,出現新的平臺型機會和紅利,這是華盛特別關注的。 ”

也正因為及時捕捉到這個機會,加上華盛具備網際網路年輕基因,所以華盛在理解這部分新散戶的需求上更容易。只有關注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能把交易這件事服務好。這個好體現在入金快、成交快、系統流暢、及時回應使用者的各種個性化需求等,這也就是華盛能在2020年實現新增交易使用者同比翻4.5倍的深層次原因。

4.5倍增長的背後也有華盛自己的大力投入。據36氪獲悉,在整個零售端,華盛最早於2016年就開始啟動自研交易櫃檯和清結算系統。在過去4年,以每年超過2億元的研發投入,在資訊化方面進行持續、深入的建設。最終在2018年6月,華盛的交易櫃檯系統獲得港交所認證;2019年10月,自研交易櫃檯及清結算系統上線;而據其內部透露,今年上半年內也將全面實現自研系統。

市場需要和這群年輕、成長使用者同頻交易平臺

“遊戲驛站我也帶領小夥伴們參與了,後面參與的標的還有AMC、高斯電子。當時參與的初衷就是,見證歷史的過程不能錯過,何況還是我們散戶揭竿而起的重大時刻。但是這個交易過程中,發現券商無比重要。因為之前券商體驗差,後面被迫轉移了三個最主流的券商。”一位00後大V對36氪表示。

他所強調的體驗差在於,因為遊戲驛站讓很多機構虧了錢,最後機構聯合交易平臺開始進行限流。要麼只能賣出訂單,要麼一天的買入量受到限制,最誇張的是一度無法交易。因為訂單量和交易量實在太大,這個過程造成的損失同樣也很大。

所以,是否擁有自研的交易系統是新散戶的首選標準。如果沒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就極其容易被資本方卡脖子。更嚴重的是,機構因為利益會限制散戶的交易,從而成為被收割的物件。

其次,對於使用者來說,交流是一個剛需,所以能否有強大的社群功能成為另一個選擇標準。據張霆透露,華盛在提供新型交易服務中,有很多是提供給使用者交流的社群、以及完整投資決策的輔助工具,更有很多免費資料提供給使用者做投資的決策參考。

“我們眺望未來時,會隱隱的期望,在華盛的平臺上可以出現WSB式的奇蹟,會增長出智慧,會賦能更多的投資者,這絕非可以一蹴而就,但我們必須站在升起的這一邊。” 這是張霆一直期待看到的。

華盛對自身客戶的統計中發現,25歲-34歲這個區段的使用者佔據了其整個使用者數的50%以上。也進一步說明,年輕群體事實上已經成為理財主力,而且,由於善於使用網路和社群,他們有很強的的理財意識和能力。

也讓張霆意外的是,華盛使用者的基金收益率,甚至高於一些基金經理的收益率。從更全域性的資料看,華盛使用者在2020年,有53.47%跑贏了恆生指數,有20.36%跑贏了納斯達克指數。“這不是神話,這就是年輕力量的實實在在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易、交流之外,新散戶也有很強的資產管理需求。它們願意把自己的資產交給那些專業且懂年輕人的基金經理手上,這是又一個最重要的選擇標準

根據奧緯諮詢的測算,2018年底,大約有2000萬中國人持有海外資產。隨著新增力量的加入,這一群體的金融資產配置比率有望增加。所以面對如此般的星辰大海,券商行業的未來又會在何處?

首先,一定是一家金融公司;金融公司的第一個要求就是需要完成合規性,也即拿到監管部門的牌照批准。在整個港股,就共有10類牌照需要申請,而其中最熱的是第1、2、4、5、9類。就目前的券商行業中,能拿下全牌照的屈指可數。同樣在美股也是一樣

其次,應該是一家科技公司。科技公司的背後需要有創新性和效率。以交易系統來說,市場上的主流券商選擇的是託管在有牌照的機構之下。一起透過分傭的模式進行操作,而這個不僅只是一個分銷渠道,更關鍵的是沒有辦法為客戶帶來更好的交易體驗。

最後,還應該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以華盛為例,其最早的使用者以內地為主,隨著香港市場的推廣,目前香港本地使用者和海外使用者已佔到25-30%。按照張霆的規劃,今年也計劃在美國申請牌照,進而把自己研發的交易系統搬到美國去,幫助更多華人提高投資效率。

對於這批不可忽視的新興散戶,完全具備重新崛起和創造奇蹟的力量。只有能足夠重視,並且自身也是高速成長的交易平臺。才能夠更好的進行雙方疊加產生更大的複利,讓投資更清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21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興散戶崛起,年輕網際網路券商的新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