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文|表外表裡 王睿 郭丹純

編輯|慕沐 付曉玲

“騰訊業績超預期,同比大漲30%!”

“騰訊狂賺1600億!員工人均年薪81萬!”

......

騰訊2020Q4財報公佈後,市面上誇讚之聲不絕。

但深扒收入結構後,我們發現,1600億元的淨利潤中,其實有35%來自其“其他收益淨額”(主要為投資收益);若單從收入增速上來看,四季度反而出現環比下滑。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騰訊此次營收增速減慢,主要體現在其以遊戲收入為主的增值服務業務收入增速下降,並略低於市場預期(市場預期:397.4億元,實際收入:391億元),而其廣告業務與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則表現平平。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備註:此處略去佔比甚小的“其他”收入。

財務資料作為公司業務表現的滯後指標,一定程度上說明騰訊現在有些“沒發出力”。

本文將從騰訊遊戲業務、廣告業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三個業務板塊,探討騰訊2020年的經營表現。

騰訊遊戲業務“呼喚”下個爆款

隨著疫情對線上經濟影響漸退,年初靠遊戲賺得盆滿缽滿的遊戲廠商,卻大多在Q4迎來了收入增速放緩的結局。

作為遊戲行業第一大廠,騰訊自然也難逃此劫,遊戲收入增速在這一季度毫無意外地下滑了。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根據騰訊2020Q4電話會議的解釋:上半年“宅家經濟”遊戲流水抬高了前幾個季度的收入基數,從而造成環比“下跌”假象;而去年同期因收購Supercell帶來的遞延收入,也讓本季度增速沒那麼“好看”。

而Q4季度歷來都是遊戲行業淡季,若與2019Q4相比,本季度騰訊遊戲收入的資料,其實依然錄得同比增長29%。

此外,其管理層還提到,由於2021年春節比以往來的更晚一些,一般大型遊戲提前30天開始的春節活動只能延期。

可即便環比下滑只是偶然因素疊加下的“意外”,但從行業觀察的角度,我們留意到騰訊遊戲目前,的確處於“青黃不接”的增速窘境。

自騰訊遊戲《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及海外版《PUGB Mobile》)推出以來,就長期霸榜全球手遊排行榜TOP 2,但卻被9月底登陸的《原神》殺了個措手不及。

據Sensor Tower,《原神》上線30天內吸金2.45億美元,輕鬆拿下了10月排名榜首。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備註:Sensor Tower只披露排名前二手遊收入,2020年10月第一名為《原神》,第二名為《王者榮耀》

《王者榮耀》目前收入依舊保持高增速,但作為騰訊手游出海的成功典範,《PUBG Mobile》後續在海外表現已經受到《原神》壓制。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在國內,《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的遊戲流水穩居前二,但是玩家活躍度上,《王者榮耀》能較好維持留存,而《和平精英》已經出現玩家流失的情況。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如何找到爆款的接力棒,成為騰訊提在日程上的問題。

目前來看,騰訊和動視暴雪聯合開發的《使命召喚手遊》似乎成不了下一個《和平精英》。

·據Sensor Tower資訊:2019年10月《使命召喚手遊》在海外上線,首周下載量破億、吸金1770萬美元,蟬聯兩月收入榜首,但後勁不敵騰訊2018年推出的《PUGB Mobile》。

·另據Sensor Tower資料:2020年聖誕,《使命召喚手遊》國服正式上線後,在iOS平臺首周收入超1400萬美元,位列中國iOS手遊暢銷榜第4名,但同樣面臨後力不足的問題——另據伽馬資料流水測算,《使命召喚手遊》在2021年1月排名第七,而在2月時已不在前十榜單之中。

顯然,《和平精英》的國民性爆款地位難以挑戰,騰訊財報似乎也將《使命召喚手遊》定位於《和平精英》《穿越火線手遊》以外的、射擊類遊戲佈局補充之作。

相比之下,騰訊財報提到的另一款新手遊《天涯明月刀》表現則較為突出。

據騰訊稱,此遊戲是2020年第四季度在 iOS 平臺國內最暢銷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MMORPG)遊戲。

不過,伽馬資料報告顯示,網易同品類老牌手遊《夢幻西遊》在最新季度上流水已反超《天涯明月刀》,後者的後續表現,仍待保持觀察。

綜上,儘管新手遊頻出,但礙於表現不佳或釋放時間過短,騰訊遊戲收入增速近期或將繼續承壓,尤其是在今年前二季度,與去年疫情影響下的高位直接同比的情況下。

另外,遞延收入的減少也釋放了同樣的訊號。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不過,作為全球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仍手握重籌。

目前,騰訊手上已有29款遊戲擁有遊戲版號,其中不乏擁有龐大玩家規模基礎的爆款IP《英雄聯盟手遊》《地下城與勇士手遊》,今年3月也上線了《秦時明月世界》《征服與霸業》等熱門手遊。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彈藥充足的騰訊,是否還能再續遊戲業務的高增速神話,需保持進一步的觀察。

廣告業務常態化中尋突破

騰訊廣告業務佔總營收比例約20%,近兩年整體保持穩定增長,不過其中社交廣告和媒體廣告業務卻出現了分化的情況。

騰訊的媒體廣告以騰訊影片、騰訊新聞中的展示廣告為主。相比於資訊流廣告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展示廣告主要起到品牌宣傳的作用。

而在宏觀經濟波動的情況下,廣告主大多會縮減展示廣告的營銷支出,以節約自身成本。因此騰訊的媒體廣告營收,受宏觀經濟影響而波動較大。

如下圖,2018年底開始,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廣告主的投放預算減少,廣告行業整體景氣度下降。騰訊的媒體廣告業務收入也受到負面影響。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而19年Q4開始,宏觀經濟整體改善帶動廣告行業景氣度恢復,騰訊媒體廣告業務開始恢復向好,但由於疫情原因趨勢中斷。

隨著整體宏觀經濟企穩回升,整個廣告行業都迎來了景氣度的恢復。從2020Q2開始,營收增速趨勢扭頭向上,於20Q3實現了正增長。

以廣告業務為主的微博和分眾的收入表現,也與騰訊媒體廣告業務增長趨勢基本一致。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媒體廣告業務恢復自然可喜可賀,但並沒有表現出異於同行的亮點,且由於其只佔整體廣告營收的20%左右,因此對廣告整體業務更多隻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對騰訊廣告業務來說,社交廣告才是支柱。

騰訊的社交廣告以微信、QQ中的資訊流廣告為主。根據其2018Q3電話會議,朋友圈廣告貢獻營收最多,其次是公眾號和小程式。

與媒體廣告相比,資訊流廣告的投放更考慮投資回報率。

也就是說,在投資回報率在廣告主能接受的範圍內,廣告主不會因為宏觀環境波動而大量縮減開支。

這是社交廣告業務能穿越經濟波動保持正增長的原因之一,在媒體廣告受宏觀影響出現下降時,社交廣告的增速能持續保持正增長。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微信一直透過增加朋友圈廣告數量的方式,在帶動廣告收入增長。

最新年報中提到: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增長29%至人民幣680億元。該項增長主要受微信(主要為微信朋友圈)廣告庫存的增加而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以及移動廣告群聊因影片形式廣告帶來的收入貢獻所推動。

2019年,微信將朋友圈人均單日最高廣告曝光量,由兩條增加到三條,並在年底測試第四條,目前朋友圈的廣告數量基本維持在四條左右。

廣告條數的增加推動了騰訊的廣告業務增長,但依靠載入率提升來帶動營收增長遲早會碰到天花板,微博就是前車之鑑。(具體參考《“重拾增長”的微博:你邊刷邊罵,我繼續吸金》一文)

相比之下,微信朋友圈廣告載入率雖然還有空間,但為避免落入增長困境,也要提前做打算。

微信作為月活最高的App,活躍使用者數難以再有大的增長,想要尋求突破,也只能在使用者時長上多下功夫。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然而無論微博還是微信,在使用者時長的爭奪上都受到了來自短影片的壓力。

根據QM資料,2019年Q1到2020年Q1,即時通訊類App使用者時長佔比下降了7%,同期短影片使用者時長佔比上升了9%。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短影片的爆發吸引了使用者,也吸引了使用者時長,在使用者總時長基本不增長的現在,移動App也逐漸內卷化。

去年一月份,微信宣佈影片號開啟內測,正式涉足短影片領域。

微博也在去年6月推出微博影片號,希望透過影片號,增加微博上影片的創作數量,提高使用者對內容的消費頻次,奪回使用者時長。

對騰訊廣告業務來說,在廣告收入增長趨於平常穩定的情況下,影片號是新的突破口,透過影片來爭奪使用者時長,在影片流中插入廣告,能夠產生更多的廣告庫存,為業務貢獻增量做準備。

不過影片號目前還處於初期獲新階段,談及商業化還為時尚早,如何做好影片號的拉新和留存才是目前關鍵。

金融科技、企業服務業務,尚處發展初期

除了廣告業務需要尋找接力棒,騰訊的新業務: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也面臨著成長性問題。

2019Q1騰訊將之前歸類於“其他”業務中的支付、理財及其他金融科技服務和雲服務及其他面向企業的活動單獨拆出,組成了目前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

這意味著騰訊對該業務的重視程度提高,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成為公司未來的重點方向之一。

去年,在擴大的使用者基礎和業務規模推動下,商業支付、理財服務及雲服務收入增長,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同比增長26%。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但這個增速似乎並不能讓投資者感到滿意。

2020Q3電話會議上,投行分析師提到騰訊雲業務增長緩慢的問題時,表示了對雲業務增速的擔憂。

相比金融業務優先考慮風險管理而非追求規模,容易被理解,行業處於成長期的雲業務,表現出增速緩慢的狀態,很難得到認可。

騰訊並沒有公佈雲服務相關的收入資料,但我們可做一個大致的推算。金融科技收入中佔比最大的來源於支付手續費,這筆收入又和TPV(總支付量)相關。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根據前兩個季度的電話會議,騰訊TPV以及財富管理的增長在30%左右。因此,我們假設騰訊金融科技部分的收入增速為30%。

(當然,金融科技的收入來源是多元化的,將金融科技收入完全與TPV掛鉤可能並不準確,但支付業務的高佔比使30%的增速假設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由於金融科技收入預測並不完全準確,我們透過不同的假設來推測騰訊雲的實際收入情況。

如下圖,樂觀、中性和悲觀假設,分別對應金融科技20%、25%、30%的收入。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從中性假設來看,當金融科技收入增速為25%時,企業服務增速為33%。對比行業整體情況,這個增速處於什麼水平呢?

中性假設下,騰訊雲增速與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務商AWS增速接近。而只有在樂觀情況下,騰訊雲才能基本和阿里雲或Azure(微軟雲)增速接近。

去年雲計算行業整體表現不錯,阿里雲全年增速為56%,並於Q4季度實現了首次盈利,而金山雲全年也維持了66%的增速。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據騰訊2020Q3電話會議:騰訊雲業務還處於追趕位置,更依賴新合同為業務貢獻收入,疫情的原因導致某幾個專案和合同推遲,隨著業務恢復,這方面的影響會消失。

騰訊雲作為一個追趕者,整體業務還屬於成長初期,要實現像阿里雲或AWS一樣對整體業務起到巨大貢獻,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和很多的努力。

小結

整體來看,除了出乎意料的投資收益以外,騰訊在主營業務上並沒有給投資者太多驚喜。

市場對騰訊的財報並不買賬,財報公佈次日,騰訊股價下跌2.81%。

目前,騰訊遊戲業務呼喚下個爆款,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仍處於成長初期,廣告業務也逐步進入常態化的階段。

如何做好新業務維持老業務,做好成長與成長之間的過渡,避免脫節,這或許是當下騰訊最重要的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488 字。

轉載請註明: 拆解騰訊營收驅動“三板斧” - 楠木軒